当前位置:首页 > 水泥现场冷再生基层配合比与施工质量控制
g/cm3重型击实图2.302.202.102.005.05.56.06.57.07.58.08.59.09.5w %
图5-6 重型击实曲线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表5-13
水泥用量 5% Rc(平均值) 3.103 Cv 0.072 规范值(MPa) ≥2.5 根据规范要求,本次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 MPa,而室内试验结果为3.103MPa,达到设计要求,说明级配满足要求。
6 路面补强厚度计算书(示例)
改建路面加铺补强层厚度计算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加铺路面的层数 : 3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30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3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平均抗压 标准差 15℃平均抗压 标准差 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0 1400 0 2000 0 1.4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400 0 1800 0 1.0 3 水泥再生层 ? 1000 0 1000 0 0.5 4 改建前原路面预留基层顶面 165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弯沉值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
LD= 30 (0.01mm)
H( 3 )= 200 mm LS= 31.3 (0.01mm) H( 3 )= 250 mm LS= 26.8 (0.01mm)
12
H( 3 )= 214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3 )= 214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214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214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3 )= 214 mm(仅考虑弯沉)
H( 3 )= 214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水泥再生层 220 mm
---------------------------------------- 改建前原路面预留基层顶面
7 生产试验段
7.1 试验方法
试验路段应选择直线路段,其长度为200m左右。 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按照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7.2 试验段检测
试验段检测的内容如下: (1)含水量; (2)结合料剂量;
13
(3)混合料级配。 7.3 试验报告
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验段各项检测项目都符合规定,经监理抽检确认合格,即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段施工总结》,经驻地办初审,报总监办审核批复,项目组核定后,即可开始1km标准段的施工。1km标准段结束后上报总结报告,即可作为申报正式大面积开工的依据。
14
8施 工
8.1 施工工艺流程
原材料试验 配合比设计 路况调查 配合比验证 铺筑试验路 确认合理地施工工艺 监理批复成果 撒布水泥 原材料摊铺 摊铺碎石 再生机铣刨拌和 检查含水量,松铺厚度,水泥剂量 合 格 返 工 处 理 不 合 格 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 稳 压 测 标 高 整 平 碾压密实 压实度检测 合 格 不 合 格 稳压至合格 高程、横坡检测 合 格 适当处理 不 合 格 养生/交工验收 图8-1 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图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