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泥现场冷再生基层配合比与施工质量控制
根据规范要求,本次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 MPa,而室内试验结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说明级配不满足要求。
5.4 水泥+石灰+20%比例的10~20mm的新料
根据第一组试验情况,我们考虑到渭南段基层是灰土基层,通过添加石灰来改善基层强度,因此添加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剂和10~20mm的新料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方法采用重型击实法,合成比例如表5-5,合成级配曲线如图5-3所示。
旧路面混合料水泥冷再生合成比例 表5-5 材料 二灰基层 原材料级配 各种矿料在混合料种的级配 沥青面层 10~20mm 二灰基层 沥青面层 10~20mm 中值 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再生基层 100% 100% 100% 35.0% 45.0% 20.0%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9 0.9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100.0 85.3 56.8 38.7 28.8 16.6 100 100.0 95.2 71.8 33.8 10.0 2.3 100 100.0 44.4 5.9 0.0 0.0 0.0 0.0 35 35.0 29.9 19.9 13.5 10.1 5.8 1.7 45 45.0 42.9 32.3 15.2 4.5 1.0 0.4 20 20.0 8.9 1.2 0.0 0.0 0.0 0.0 2.1 100.0 95.0 78.5 56.5 39.5 28.0 15.0 3.5 100 ~ 90 ~ 67 ~ 45 ~ 68 29 ~ 50 18 ~ 38 8 ~ 22 0 ~ 7 合成级配 100.0% 100.0 100.0 81.6 53.4 28.7 14.6 6.8 100 100 90 级配上限级配下限铣刨沥青面层和基层混合料合成级配图 图1级配中值10090807060504030201000.0750.62.364.75矿料粒径(mm)累积通过率(%)9.519.031.537.5
图5-3 合成级配曲线
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水泥和石灰剂量下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如
8
表5-6所示,水泥和石灰的用量各为4%和5%,并根据室内确定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静压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如表5-7所示。
重型击实试验 表5-6
ω0 ρ0 水泥、石灰用量 各4% 各5% 水泥 石灰 面层料 基层料 10~30 水 9.5 2.09 8.6 2.08 206.68 206.68 2325.20 1808.49 1033.42 510.51 254.67 254.67 2292.04 1782.70 1018.68 459.94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表5-7
水泥、石灰用量 4% 5% Rc(平均值) 2.515 2.027 Cv 0.203 0.128 要求值(Rd/(1-ZaCv)) 3.377 2.989 根据规范要求,本次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 MPa,而室内试验结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说明级配不满足要求。 5.5 水泥+10~20mm和0~3mm的新料
根据只添加10~20mm新料和石灰来改善灰土基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我们考虑用0~3mm的机制砂来改善基层灰土,以便提高其强度,因此添加水泥稳定剂和10~20mm、0~3mm两档新料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方法采用重型击实法,合成比例如表5-8,合成级配曲线如图5-4所示。
旧路面混合料水泥冷再生合成比例 表5-8 材料 二灰基层 原材料级配 沥青面层 10~20mm 0~2.36mm 二灰基层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100 100.0 85.3 56.8 38.7 28.8 16.6 4.9 100% 100% 100% 31.0% 38.0% 26.0% 5.0% 100 100.0 95.2 71.8 33.8 10.0 2.3 0.9 100 100.0 44.4 5.9 0.0 0.0 0.0 0.0 100 100.0 100.0 100.0 0.0 90.7 55.4 31.0 31 31.0 26.4 17.6 12.0 8.9 5.1 1.5 38 38.0 36.2 27.3 12.8 3.8 0.9 0.3 26 26.0 11.6 1.5 0.0 0.0 0.0 0.0 5 5.0 5.0 5.0 0.0 4.5 2.8 1.5 3.4 100.0 95.0 78.5 56.5 39.5 28.0 15.0 3.5 各种矿料在混沥青面层 合料种的级配 10~20mm 0~2.36mm 中值 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合成级配 100.0% 100.0 100.0 79.2 51.4 24.8 17.3 8.8 再生基层 100 90 67 45 29 18 8 0 ~ ~ ~ ~ ~ ~ ~ ~ 100 100 90 68 50 38 22 7 9
铣刨沥青面层和基层混合料合成级配图 图1级配上限级配下限级配中值合成级配100908070累积通过率(%)60504030201000.0750.62.364.759.5矿料粒径(mm)19.031.537.5
图5-4 合成级配曲线
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水泥剂量下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如表5-9所示,水泥的用量为5%、6%、7%和8%,并根据室内确定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静压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如表5-10所示。
重型击实试验 表5-9
ω0 8.5 12.2 11.5 9.5 ρ0 水泥用量 5% 6% 7% 8% 水泥 面层料 基层料 10~20 水 1.88 1.99 1.97 1.98 230.18 1150.92 2992.38 460.37 410.88 289.62 1206.76 3137.59 482.71 624.24 331.37 1183.47 3077.03 473.39 582.50 377.11 1178.47 3064.01 471.39 483.64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表5-10
水泥用量 5% 6% 7% 8% Rc(平均值) 2.012 2.141 1.982 1.973 Cv 0.072 0.147 0.146 0.114 规范值(MPa) ≥2.5 ≥2.5 ≥2.5 ≥2.5 根据规范要求,本次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 MPa,而室内试验结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说明级配不满足要求。 5.6 水泥+10~30mm的筒料
根据只添加10~20mm新料和石灰来改善灰土基层当水泥用量在5%时基本能满足规范要
10
求,所以我们考虑用10~30mm的筒料来改善基层灰土,以便提高其强度,因此添加水泥稳定剂和10~30mm的新料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方法采用重型击实法,合成比例如表5-11,合成级配曲线如图5-5所示,
旧路面混合料水泥冷再生合成比例 表5-11 材料 二灰基层 100% 原材料级沥青面层 100% 配 10~30mm 100% 各种矿料二灰基层 35.0% 在混合料沥青面层 45.0% 种的级配 10~30mm 20.0% 合成级配 100.0% 中值 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再生基层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100 100.0 85.3 56.8 38.7 28.8 16.6 4.9 100 100.0 95.2 71.8 33.8 10.0 2.3 0.9 100 100.0 24.0 4.0 0.0 0.0 0.0 0.0 35 35.0 29.9 19.9 13.5 10.1 5.8 1.7 45 45.0 42.9 32.3 15.2 4.5 1.0 0.4 20 20.0 4.8 0.8 0.0 0.0 0.0 0.0 100.0 100.0 77.5 53.0 28.7 14.6 6.8 2.1 100.0 95.0 78.5 56.5 39.5 28.0 15.0 3.5 100 90 67 45 29 18 8 0 ~ ~ ~ ~ ~ ~ ~ ~ 100 100 90 68 50 38 22 7 铣刨沥青面层和基层混合料合成级配图 图1级配上限级配下限级配中值10090807060504030201000.0750.62.364.75矿料粒径(mm)累积通过率(%)9.519.031.537.5
图5-5 合成级配曲线
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水泥剂量下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如表5-12所示,水泥的用量为5%,并根据室内确定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静压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如表5-13所示。
重型击实试验 表5-12
ω0 7.1
ρ0 水泥用量 5% 水泥 面层料 基层料 10~30 水 2.23 230.18 1150.92 2992.38 460.37 410.88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