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二十九篇及参考答案11
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2)
参考答案: 1、 八
2、 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3、 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外公因工作负责被大家称为土专家,以及他帮我做模型,并使我的模型获了奖;赞扬了外公是我学习的榜样。 4、 对外公敬佩、赞扬的感情。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 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 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 你怎么不肯出力 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 你不要讲我了 你是最调皮的一只 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 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 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1.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2. 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2分) 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2分) ( )
参考答案: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你怎么不肯出力?”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你不要讲我了,你是最调皮的一只。”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
2、 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2分)
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4分)
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
18. 小街的故事
清晨,小街上异常繁忙,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喊道。“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的劝开两个正要打架的年轻人,站在小街
当中高声喊道:“东边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2分)……”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温和( ) 窄( ) 繁忙( )
停止( ) 快( ) 缓慢( ) 3、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参考答案:
1、 清晨,小街上异常繁忙,人来人往,像流动的小溪。 2、(粗暴)(宽)(悠闲)(开始)(慢)(迅速) 3、略
19.课内阅读。( 8 分 )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 写的。 “促织 ”我们叫它 ( )或 ( )。 ( 4分 ) (2)(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选自《 》 参考答案: 1、《夜书所见》 宋代 叶绍翁 蟋蟀 蝈蝈 2、独在异乡为异客 《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0. 课外阅读。(12分 )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 根据意思填词语。(2分)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答案。(6分) (1)、“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2分) 参考答案: 1、(1)、循循善诱 (2)、神采飞扬 2、(1)、C (2)、A、D (3)、C 3、略 4、略
21.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娄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2分)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2分)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2分) 6、这篇短文赞扬了( )。(2分)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3分)
8、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请大胆的说一说好吗?(3分) 参考答案:
1、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2、楼 道
3、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4、低沉 简陋 集中 慌张 5、事情发展 6、C 7、略 8、略
22. 粽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3分)
( )的大锅 ( )的面巾 ( )的糯米 ( )地添柴 ( )地渗进 ( )地煮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波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1分)
3、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分)
4、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2分) 参考答案:
1、巨型 湿湿 绝不粘口 不断 深深 彻夜 2、略 3、略
4、是艺术品,有异香,绝不粘口,余香犹存
23.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