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7:59:59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并可自由交配),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后,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a、b、c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2)第一年种群中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Y,20Y,70Y,可计算出D、d基因频率分别为20%、80%,根据第二年基因型频率4Y,32Y,64Y,也可算出D、d基因频率分别为20%、80%,则可知前后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未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能力提升

1.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4% B.5.1% C.6.8%

5

D.10.2%

Xb

Bb解析色盲基因的频率=

X+X

×100%=

23×2+52×1+65×1

780×2+820

×100%≈6.8%。

答案C 2.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在Ⅱ、Ⅲ段,AA减少、aa增多,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A项正确;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B项错误;在Ⅰ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40%+1/2×40%=60%,C项错误;在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20%+1/2×40%=40%,而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60%,即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项错误。 答案A 3.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6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解析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的生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项正确。多年后,对于甲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下降,而对于丙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的基因频率上升,故甲、丙两个海岛上鸟类羽毛颜色进化的方向是不同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通过选择作用对这些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筛选,D项错误。 答案B 4.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下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和 ,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 (填“前”或“后”)。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 (填“前”或“后”),杀虫剂起 作用。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 。 从 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下。

有条纹无条纹(显性) (隐性)

合计

7

存活个178 体数 空壳数 332 合计 510 211 279 490 389 611 1000

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 。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 (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解析(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则是杀虫剂的使用使蜗牛产生了抗药性,即在杀虫剂使用后出现了抗药性;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则认为,抗药性的变异产生于杀虫剂使用前,杀虫剂起自然选择作用。(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图形分析,A点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密度下降,大部分抗药性个体保留了下来,故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蜗牛种群发生了进化。分析图形,C点后蜗牛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因此应是从C点开始放养青蛙。(3)无条纹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由表格信息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279)÷1000×100%=49%,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49%+1/2×32%=65%。由表中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数相对较多,因此有条纹基因的频率会逐渐降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上升。 答案(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后 前 自然选择

(2)从A点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会使蜗牛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3)49% 65% 无条纹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并可自由交配),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后,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a、b、c生存于不同的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