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孙权劝学》《卖油翁》《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
《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字。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 )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 )。 ......卿言多务,孰( )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 )就学( )。 ....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四、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卖油翁》
一、解释加点字。(26分)
陈康肃公善( )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 )....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 )颔( )之(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 )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 )手熟尔( )。”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 )吾射( )!”翁曰:“以( )....我酌( )油知之( )。”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 )以杓( )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 )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20分)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5、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
6、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7、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8、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9、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0、康肃笑而遣之。
四、找出文中描写卖油翁倒油动作的语句,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五、文中运用了方法刻画人物形象?陈尧咨和卖油翁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六、文中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 七、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八、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陋室铭》《爱莲说》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 3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突出“陋室不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陋室铭》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陋室。 B.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因为陋室里有香味。
C.文中引圣人之言作结,暗示自己就是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D.文章中作者主要从环境、人物、室中事三个方面描绘了陋室。 五、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写陋室,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的。 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人为榜样,保持高尚节操。 D.孔子认为,诸葛亮、扬雄品德高尚,其居室哪有什么简陋呢?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