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6:00:13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一、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不尽。” 这条成语使用频率不高,但误用的比例却不低。误用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懂“蓬荜”是什么意思。“蓬”是蓬草,“荜”是荆条竹木之类。“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即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简陋的房屋或穷苦人家。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那就近乎侮辱了。所以“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说别人的到来或题赠给自己的家增添了光辉,而不能说自己给对方的家或一个人使另一个人的家增添了光辉。有人恰恰忽略了这最关键的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德国百年品牌德世朗有几款锅在本报以特优价推出,其时尚的品位和高档的材质必将令你的厨房蓬荜生辉。(《成都晚报》,2009年10月10日)

2.一幅挂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二楼主席会客室中的孙中山画像,日前经法国画商鉴价,高达美金100万元,顿时成为国民党党史馆的最

1

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压箱宝,也让主席会客室真的“蓬荜生辉”。(人民网,2010年4月6日)

3.走进吴仁宝的家,陈设异常简朴,墙上挂满了被他称作最好装饰的照片,挡住了已经有些破烂的墙壁,是名副其实的蓬荜生辉。(人民网,2006年7月3日)

例1是说《成都晚报》推出的德国商品可以使顾客的家“蓬荜生辉”,这是典型的误用。例2是说孙中山画像使国民党中央主席会客室“蓬荜生辉”,这种话只有国民党中央主席自己可以说,记者是绝对没有资格说的。例3是说吴宝仁的精心布置使自己家“蓬荜生辉”,自己使自己“蓬荜生辉”已经不像话,而出自记者之口,更是“名副其实”的误用。

还有一些人不懂得“蓬荜”只能借指陋室或穷苦人家,而不能指其他事物,也因此造成误用。例如:

1.(杨利伟)使所有的演职人员激情满怀,他使这部即将上演的电影蓬荜生辉 。(光明网,2009年9月5日)

2.人们又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粉笔,是呀,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教师的形象立刻蓬荜生辉。(中国基础教育网,2010年1月24日)

无论是“电影”还是“教师的形象”,都超出了“蓬荜”所能借指的范围,都不能使用“蓬荜生辉”。

更有一些人根本不懂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置“蓬荜”二字于不顾,只读懂了一个“辉”字,便“创造性”地把“蓬荜生辉”同“金碧辉煌”、“富

2

丽堂皇”、“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之类混为一谈,这就纯属滥用了。例如:

1.进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失望,因为台北故宫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蓬荜生辉,但是很精致很耀眼!(央视网,2010年4月19日) 2.你瞧瞧,现在的政府大楼,不是富丽堂皇的有多少?官员的住房,有几家不是蓬荜生辉?(光明网,2009年11月13日) 3.晚上,当地灯打开,整个广场顿时蓬荜生辉。(新华网,2009年8月26日)

4.他们在灯光的锤炼下,灿灿金光,蓬荜生辉,好似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在星夜下格外耀眼。(央视网,2009年12月11日)

二、“一蹴而就”的应是较高的境域

“一蹴而就”语本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蹴:踏;造:至。也作“一蹴而至”,如宋·朱熹《答何叔京》:“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后多作“一蹴而就”(“就”和“造”、“至”同义),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如晚清吴趼人《历史小说总序》:“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复杂深奥),毋乃不可。”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这是一条很常见的成语,不难理解,也不难运用。要注意的是,

3

所谓踏一步就可以达到的,必须是人们向往、追求、为之奋斗的较高境域,而且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前引书证中的“圣人之域”、“共产主义事业”、“科学上的成功”之类。有人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身心耗竭综合征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身体和心理状况不断恶化的结果。(《生命时报》,2009年12月3日)

2.事物的衰减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参考报》,2009年10月9日)

3.大部分贪官的外逃计划都不是一蹴而就,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羊城晚报》,2009年11月27日)

4.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过年习俗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演变。(《渤海早报》,2010年2月18日)

5.矿石类资源买方高度集中,谈判效果不会一蹴而就。(人民网,2010年3月7日)

6.蓝筹股行情难以一蹴而就。(中国证券网,2009年12月31日) 身心耗竭、事物衰减确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都是消极事物,贪官外逃更是犯罪的行为,这些都不是人们向往、追求的境域;习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也不是某些人奋斗的结果。因此都不能使用“一蹴而就”。“效果”有好有坏,“行情”有涨有落,都存在两种可能,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能说谈判取得预期的效果、行情涨到预期的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而不能说效果、行情不会“一蹴而就”。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一、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不尽。” 这条成语使用频率不高,但误用的比例却不低。误用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懂“蓬荜”是什么意思。“蓬”是蓬草,“荜”是荆条竹木之类。“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即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简陋的房屋或穷苦人家。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那就近乎侮辱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