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abigail-ww《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读书笔记

abigail-ww《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读书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6 8:50:08

位在捐款中的攀比行为,各种名目的募捐一拨又一拨(例如,单位、社区、社团??)更是让这种单纯的善行变味。“多难兴邦”,希望经历一场这样巨大的浩劫后,看到的不仅是我们慈善意识的觉醒,更是我们行动上的成熟。

家庭保障: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具有内生性和持续性,与社会保障制度并驾齐驱。个人认为,家庭保障具有很强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家庭组织结构的存在在于家庭成员分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是更低的生活成本),劳动经济学中家庭劳动供给理论或许能提供这方面的研究思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的组织功能可能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或是文化、宗教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方面我不熟悉,姑做猜测)。 4、有关社会保障学的几个问题

学科性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郑老师将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界定为“一门相对独立的

学科,即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我对于社会保障学科性质的理解是,社会保障是一个研究领域,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是其基础理论。正是由于社会保障是一个汇集多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例如,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经济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从资金筹集、营运到分配这一完整流程,考察这种活动中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入的资源配置效率。当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片面研究的不足,那就是社会保障并不单纯是一种经济行为,它首先是以社会公平为约束条件,这是在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经济分析时应该考虑的必要因素。类似的,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问题,也应该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双向约束性。也许正是循着这种研究路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将不断丰富,并逐渐完善。

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了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如基本原理、发展理论、结构理论、

伦理学理论、基金理论、宏观关系;专业应用理论,包括了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及其他子项目具体政策研究;管理理论,包括法制理论、管理体制、财会与统计制度、监控理论,政府监控的程度及其调控手段是核心所在。从以上理论框架的划分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关注基础理论这一块的不多,专业应用理论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管理理论中政府责任这一块讨论的较多,但其他方面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社会保障学》一书是对社会保障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与总结,个人认为,现在各项社保政策频繁试点与变更,学者们与其跟着热闹捧场、众说纷纭,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机制和经验中学习,少走些弯路。

研究方法:纵横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社会保障发展进程

进行纵向考察是发现社会保障规律、实现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化的基础,作国别的横向比较研究则能够挖掘社会保障在不同国家的共性与个性;定量分析以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但政策的效果与结论却只能是理性的阐述;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采用几乎是一切新兴、交叉好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必然。”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现状:郑老师将国内的研究归纳为对国外社会保障的介绍与研

究、对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综合研究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综合研究、对社会保险问题的研究、对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对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问题等的研究六大块。这一节对国内社会保障的相关著作、刊物、研究机构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对社会保障的理论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 2、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西方的理论渊源:本书认为“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构成了正统的渊源关系,而宗教的影响则主要起着道德方面的影响作用”。

对于空想社会论是否是现代社会保障的起源,我存在一定的疑问——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学说,空想社会论是一种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学说,似乎与现代社会保障实践并不相符。作为一种相当普及,甚至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为先进的社会调节机制,可以说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吗?显然是不可以的。那该如何认识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渊源关系呢?空想社会论的宗旨在于维护社会稳定、追求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这一宗旨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确实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具体的国民福利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原则也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提供了客观指导,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二者的确存在着“渊源关系”。

当我们提到空想社会主义时,常常提到与之相对的另一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如果将空想社会论视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渊源,那社会保障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呢?这种关系肯定是存在的,西方政坛上的左派政党即秉承了这种政治理念,在左派政党执政的国家,都加强了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又该如何定位呢?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平原则、按劳分配、完善的福利制度是应有之意,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旧的社会保障体制分别瓦解,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依然困难重重。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宗教对现代社会保障的影响,郑老师的归纳相当精辟——“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是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宗教事业在西方源远流长,在中国却远远逊于皇权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保障发展路径。

中国的理论渊源:大同社会论、仓储后备论、社会互助论、社会救济论等传统思想可以认为是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渊源。

与西方的理论思想相比较,二者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宗教从未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占据过主要角色,皇权统治和儒家思想才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传承千年的“精髓”,因此,虽然中西方社会保障思想都源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空想社会主义(中国是“大同世界”),但二者的发展轨迹却大不相同。西方是在宗教事业的影响下实践和发展,并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体现民主和福利特色的制度支柱之一。中国的社会保障则很早就具有了官方色彩,成为了一种高度实践性的政治措施。

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主导责任,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不过,我们需要考察的是,是什么决定着这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这里是我以现有的知识积累作的几点猜测:一是文化差异,中国的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例如,儒家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精神,重视政策的应用性,于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多“重于治标之术”。又如,华夏文明独有的家庭观,重视储蓄等,也造成了中国的社会保障措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二是政治差异,中国的政治传统历来重人治轻法制,于是在西方国家多以立法形式得以实现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则演变为了依靠政府政策自上而下地推行。正如经济学家在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时,对高速增长而又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亚洲地区冠以“亚洲体制”时,我也想沿袭这种相同的思路来看待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相信,社会保障的中西差异只是一种表象,我们有必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有清楚了这点,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制度时才知道什么是可取的,也才知道什么是真正需要的。

3、经济学与社会学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从宏观来看,社会保障基础理论中不少就直接来源于经济学理论(如选择理论: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平等与效率),尤其是福利经济学;从微观来看,经济学还能够直接为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收入分配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就业理论、贫困理论、制度学说、私有化理论等)。

但社会保障毕竟不能等同于经济学,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目标不同。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单纯只是为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而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经济学以“理性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为目的,无法包络社会保障学所研究的范围。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学研究的角度更为宏观。

但也不应小视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具体制度选择和政策实践评估时,经济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理论中,我们能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如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家一直将社会保障视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张或反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等。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一是“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的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发展。”二是社会学的“整体观”对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启示——“在现实中,社会保障起于各种社会问题,止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保障过程需要考虑到文化、道德、思想意识等精神领域的东西,中间需要运用到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最后往往是通过物质或劳务的援助才能使问题获得真正的解决。”这段话对我们如何看待社会保障问题和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正如以上所指出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保障问题,更整体也更宏观。所以在研究社会保障的起源、变迁与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值得借鉴(如需求层次论、结构功能论、文化决定论、社会政策模型等)。 4、主要的理论流派

不同的理论流派构成了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理论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流派。我认为,这三大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并不只局限于社会保障领域,它们是混合着政治哲学、经济主张、社会福利观、社会价值观等种种观点的一种混合的思潮。它们的影响力显然不局限与社会保障领域,在各国乃至国际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它们都展示了相当的影响力。

三种理论流派对社会保障持有明显的分歧。民主社会主义是福利国家理论的积极推动者,主张施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新自由主义则明确反对福利国家政策,认为福利服务的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中间道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不怀疑国家在福利领域的主导作用,但国家行为应受到限制,主张国家负责应与个人负责并重,多方参与。这三种流派的冲击对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和政策实践的选择,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民主社会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位在捐款中的攀比行为,各种名目的募捐一拨又一拨(例如,单位、社区、社团??)更是让这种单纯的善行变味。“多难兴邦”,希望经历一场这样巨大的浩劫后,看到的不仅是我们慈善意识的觉醒,更是我们行动上的成熟。 家庭保障: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具有内生性和持续性,与社会保障制度并驾齐驱。个人认为,家庭保障具有很强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家庭组织结构的存在在于家庭成员分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是更低的生活成本),劳动经济学中家庭劳动供给理论或许能提供这方面的研究思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的组织功能可能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或是文化、宗教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方面我不熟悉,姑做猜测)。 4、有关社会保障学的几个问题 学科性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郑老师将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界定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是在经济学、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