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秋季学期《旅游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大关职中2012年秋季学期《旅游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班级:90班 试卷:42 考试类型:开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就整个世界而言,可以说是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意味着 与 的分离。
2、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旅游是人们 提高、超出 需要的一种 消费形式。
4、世界旅游发展史表明,旅游活动是按照由 及 、先 后 的规律发展的。可以说, 旅游是 旅游的先导,而 旅游是 旅游发展的必然。
5、新型旅游的特点是更能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旅游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
和
的旅游需求。
6、工业旅游的兴起,预示着随着 时代的到来,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品位的
或
,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7、世界旅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推动和发展 与 ,从而促进
的繁荣与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为维护 作出贡献。
8、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9、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是公元前_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进行通商贸易的_______________
10、第一个完整的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_______________,由他口述的《 》一书,第一次系统的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11、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_______________,成立于1845年。
12、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旅游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的旅游活动已初见_______________的曙光。
13、世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4、现代旅游具有运作的综合性,又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特征。
第1页共6页 15、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标志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成立时间是____________。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时间是_ ____________。
17、我国旅游业很快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的重大突破是_______________。 18、我国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入境,国内,出境市场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是_______________。 19、改革振兴阶段,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字母填入表格中,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 B. 1931年的《辞源》
B.1959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D. 1811年的英国牛津字典 2、WTO是( )的简称。
A.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 B. world association of travel agencies C.international hotel association 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3、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 ) 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 B. 去云南做生意
C. 去九寨沟观光 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 4、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方性旅游的是( )。
A. 去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游览 B. 去深圳欢乐谷游玩 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 D. 参观东莞石碣袁崇焕故居 5、世界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形式是( )。 A.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旅游
6、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
A. 美国人到北京旅游 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
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 你和父母去罗马旅游 7、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
A. 巴黎 B. 西班牙 C. 日内瓦 D 马德里
8、尽管各人的旅游动机不同,旅游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其追求身心的愉快,想获得最大的精
第2页共6页
神享受确是一致的。这说明了旅游的什么属性?
A、异地性 B、流动性 C、审美性 D、社会性 9、人类旅游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A、农业 B 、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10、“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11、人们在无虑温饱,有节余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时,才有外出旅游的动机,这说明旅游具有( )。
A社会属性 B文化属性 C 经济属性 D 消费属性 12、旅游的不可替代性说明旅游具有( )
A季节性 B广泛性 C 参与性 D 综合性 13、上海组织的杭州三日游是( )
A全国性旅游 B 区域性旅游 C 地方性旅游 14、旧地重游,寻根访祖,探亲会友等形式属于( )
A度假旅游 B观光旅游 C 会议旅游 D 专项旅游 15、( )是一个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A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B世界旅游组织 C国际旅馆协会
D国际旅行社协会
16、“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是突出了( ) A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的 B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C旅游设施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D旅游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17、(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旅游形式,也是使旅游业界瞩目和竞相发展的经营项目。
A公务旅游 B 会议旅游 C 商务旅游 D 新型旅游
18、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说明( )
A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 B旅游客体的社会特性
C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D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第3页共6页
19、世界上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西方旅行家是 ( ) A、哥伦布 B、托马斯·库克 C、马可·波罗
20、我国古代集探险、外交和通商于一身的伟大旅行家是 ( ) A、玄奘 B、郑和 C、张骞
21、揭开中国旅游业历史扉页的是 ( ) A、1949年在厦门成立的“华侨服务社”
B、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部成立的“旅行部” C、1954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22、以下哪些是属于苏轼所写的旅游名著 ( ) A、《赤壁赋》 B、《入蜀记》 C、《吴船录》 D、《岳阳楼记》 E、《石钟山记》 F、《桃花源记》
23、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指 ( ) A、夏商周三代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E、宋元时期 F、明清时期
24、美国运通公司在( )年发售了旅行支票,打破了国际币制不同的障碍。 A 1892 B 1891 C 1893 D 1890
25、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 )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经济 B 技术 C社会 D价值 26、托马斯-库克组织的集体旅游,第一次配有向导的是( ) A禁酒大会 B 莱斯特至利物浦之行 C苏格兰集体旅游 D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27、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旅游的发展,无论从旅游者的输出还是旅游接待,一直占绝对优势的是( )地区。
A东亚太平洋 B 欧美 C中东及南亚 D 非洲 28、学术考察旅行的最早,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李白 B司马迁 C马克-波罗 D 郑和 29、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 )。
A通商贸易 B 宗教朝圣 C 经商旅行 D 帝王巡游 30、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举行时间是( )。
A 1845年 B 1851年 C 1855年 D 1864年
第4页共6页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古代旅游呈现着以个体为消费单位的无组织的分散状态。 ( ) 2、近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结束了少数权贵对旅游的“垄断”而初见
平民化曙光。 ( ) 3、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 ( ) 4、中国现代旅游业已进入“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不分轻重缓急的
全面发展阶段。 ( )
4、简述旅游的社会属性。(7分)
5、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6、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 7、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 8、旅游行为是消费行为。 9、出境旅游就是本国居民到另一国或数国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10、世界旅游组织是一个民间性、行业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四、简答题(共30分)
1、为什么托马斯?库克被誉为旅游业的始祖?(8分)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8分)
3、世界现代旅游业的时代特征是?(7分)
第5页共6页 ) ) ) ) ) ) 第6页共6页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