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车工技能竞赛理论试题库
第二届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竞赛
普 通 车 工
理论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工厂
二○一一年七月九日
一、是非题(是画√,非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蜗杆精车刀左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应小于两倍齿形角。 (√)磨有较大前角的卷屑蜗杆精车刀,其前端切削刃是不能进行切削的。 (×)精车蜗杆时,为了保证左右切削刃切削顺利,车刀应磨有较小的前角。 (×)蜗杆车刀左、右刃后角应磨成一样的大小。 (×)高速钢车刀一般都磨有负倒棱,而硬质合金车刀都不用负倒棱。 (√)钨钴类硬质合金中,含钴量愈高,硬度就愈低。 (√)车削合金结构钢工件时,车刀倒棱的宽度应小于进给量。 (×)车削时,从刀具传散的热量最多,其次依次是切屑、工件、介质等。 (√)残留面积高度是与进给量、刀具的主、副偏角以及刀尖圆弧半径等有关。 (√)带状切屑较挤裂切屑的塑性变形充分,所以切屑过程较平稳。
(×)在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其次是进给量,最小的是切削速度。
(√)硬质合金刀具硬度、耐磨性、耐热性、抗粘结性均高于高速钢刀具。
(√)用钢结硬质合金加工粘性强的不锈钢、高温合金和有色金属合金的效果较好。 (×)由于铝合金强度低,塑性大、热导率高,所以车刀可采取小的前角和较高的切削速度。
(√)对于车削铝、镁合金的车刀,要防止切削刃不锋利而产生挤压摩擦,以致高温后发生燃烧。
(×)切削不锈钢材料时应适当提高切削用量,以减缓刀具的磨损。
(√)加工不锈钢材料,由于切削力大,温度高,断屑困难,严重粘刀,易生刀瘤等因素,影响加工表面质量。
(√)车刀切削部分的硬度必须大于材料的硬度。 (×)过渡刃在精加工时,主要起增强刀具强度的作用。 (×)粗加工时,一般不允许积屑瘤存在。
(√)主偏角kr 和副偏角k′r减小能使加工残留面积高度降低,可以得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其中副偏角k′r的减小更明显。
(√)切削加工时,如已加工表面上出现亮痕,则表示刀具已磨损。它是刀具与已加工表面产生强烈的摩擦与挤压造成的。
(×)在相同切削条件下,硬质合金车刀可以比高速钢车刀承受更大的切削力,所以可采用增大硬质合金车刀的前角来提高生产效率。
(√)车刀刀杆的长方形横截面竖着装夹主要是提高抗弯强度。 (√)切削用量的大小反映了单位时间内金属切除量的多少,它是衡量生产率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切削刃上各点由于相对于工件的旋转半径不同,因而刀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也就不同。
(×)切削速度越高,刀具磨损越严重,因而在计算刀具的寿命时,应取最小切削速度。
(√)所谓背吃刀量也就是切削深度。
2
29. (√)与工件上新形成的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称为后刀面。 30. (√)主切削刃是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交线,承担主要的切削任务。
31. (×)在主剖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间的夹角是刀具的前角,它没有正、负
之分。
32. (√)在主剖面内度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叫后角,它有正、负之分。 33. (√)在基面内度量的切削平面与进给平面间的夹角是主偏角。 34. (√)车刀的法剖面是通过切削刃的选定并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 35. (√)车刀的法前角是在法剖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36. (√)由于通常进给运动在合成切削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很小,一般可用标注角度代
替工作角度。 37. (√)在车削过程中,切削层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着切削刃上负荷的大小及切削
的形状和尺寸。
38. (×)切削层的参数通常在平行于主运动方向的基面内测量。 39. (×)垂直于过渡表面来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宽度。
40.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有硬度、耐热性、耐磨性、强度、韧性和工艺性等。 41.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等。 42. (√)刀具材料的工艺是指可加工性、可磨削性和热处理特性等。
43. (√)刀具材料的耐热性是指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高强度的性能,并具有良好的
抗扩散、抗氧化的能力。 44. (√)高速钢可分为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普通高速钢又分为钨系高速
钢和钨钼系高速钢两种。
45. (√)在硬质合金中含有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碳化物,所以,硬质合金的硬度、
耐热性和耐磨性都超过了高速钢。
46. (√)硬质合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金属碳化物的种类、性能、数量、粒度和黏结剂
的含量。
47. (√)WC-Co类硬质合金一般用于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WC-TiC-Co类硬
质合金一般用于高速切削钢料。
48. (×)YT5比YT14抗弯强度高,而YT14比YT30抗弯强度高。
49. (√)涂层硬质合金是在韧性较好的硬质合金基体上,涂一层硬度、耐磨性极高的
的难熔金属化合物而获得的。
50. (√)涂层硬质合金车刀中的涂层有单涂层、双涂层和多涂层,各种涂层材料的性
质不同,可用于不同的场合。 51. (√)陶瓷刀具的主要缺点是抗弯强度低、冲击韧性差、导热能力低和线胀系数大。 52. (√)纯氧化铝陶瓷是以Al2O3为主体,加入微量添加剂(如MgO),经冷压烧结而
成。
53. (×)金刚石的热稳定性极好,可以在800℃的高温下正常车削几乎任何材料。 54. (√)金刚石刀的刀刃可以磨得非常锋利,可对有色金属进行精密和超精密高速车
削加工。 55. (√)立方氮化硼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比金刚石好得多,立方氮化硼可耐1300~
1500℃的高温。
56. (√)切屑按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
碎切屑。
57. (√)当用较高的切削速度、较小的切削厚度、较大的刀具前角车削塑性金属材料
时常形成带状切屑。
3
58. (√)车削铸铁、黄铜等脆性材料时往往形成不规则的细小的颗粒状崩碎切屑,主
要是因为材料的塑性小,抗拉强度小。 59. (√)在用中等或较低的切削速度车削塑性较大的金属材料时,常会在前刀面上黏
附一个楔形硬块,其硬度是工件材料的2~3倍,这一楔形硬块就称为积屑瘤。 60. (×)车刀前刀面上有积屑瘤后,刀具的磨损会加剧,刀具的寿命会大大缩短。 61. (√)在车削中,良好切屑形状的主要标志是:不缠绕、不飞溅、不损伤工件、刀
具和车床,不影响工人的操作和安全。
62. (√)粗车、半精车碳钢与合金钢材料时,在车刀上刃磨适当的卷屑槽,能够得到
较理想的C形屑。
63. (√)精车时较理想的屑形是长紧卷屑,形成长紧卷屑时,切削过程平稳,清理时
也较方便。 64. (√)内斜式卷屑槽中可使切屑背离工件流出,适用于切削用量较小的精车和半精
车。
65. (×)在车刀的角度中,对断屑影响较大的是前角和后角。
66. (√)车削中,车削合力可分解为切向力、轴向力和径向力,其中切向力最大。 67. (√)径向力不消耗功率,但在车削轴类工件时,易引起工艺系统的变形和振动,
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68. (√)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是: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和韧性,车刀的角度,切
削用量,刀具的磨损和刀具材料等。
69. (×)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时,车刀的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不明显。
70. (√)车削脆性材料时,塑性变形与摩擦都很小,因此,切削力一般低于车削塑性
材料。 71. (×)在刀刃上磨出适当宽度的负倒棱,能提高刃区的强度,同时也会降低切削力。 72. (√)在切削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进给量和较小的切削深度车削时,车
削力较小。
73. (√)刀具磨损后,刀刃变钝,后刀面上的摩擦也加剧,因此,切削力增大。 74. (√)合理选用切削液,不但可以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对减小切削力也有十分明显
的效果。
75. (√)车削过程中,变形区内的金属变形与摩擦是产生切削热的根本原因。 76. (√)车削加工中,50%~86%的热量由切屑带走,10%~40%传入车刀,3%~9%传入
工件。
77. (×)切削速度越高,切屑带走的热量越少,传入工件中的热量越多。 78. (√)对切削温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工件材料和冷却条件等。 79.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80. (√)车刀的前角增大,切削力减小,消耗的功率及产生的切削热相应减小。 81. (√)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及热导率对切削温度有较大的影响。
82. (√)切削脆性材料时,塑性变形小,切屑呈崩碎状态,与前刀面的摩擦小,产生
的切削热少。
83. (×)车削灰铸铁时的切削温度比车削45钢时大约高20%。
84. (√)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切屑的接触面上存在巨大的压力、剧烈的摩擦和
相当高的温度。
85. (√)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前后面同时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刀面磨损三种形式。 86. (√)当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切削厚度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会发生前、后
刀面同时磨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