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电子通信行业的影响研究)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
着投资者作出有效的决策,相关预期使用者对真实性的需求。然而会计信息的真 实有效来源于健全的会计政策选择。只有提高会计政策选择质量,才能更好的规 范市场行为。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所有者既要追寻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要生成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显 然健全的会计政策能合理处理利益集团的经济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财务信息 的客观性。根据不同预期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需求的偏差,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所以《会计法》的颁布在一些方面给予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即使颁布相关准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但是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其选择性操纵会计利润来达到看似合法的目的。因此,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加强公司运营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会计政策概述
(一)会计政策的含义
会计政策是指公司进行会计运算和制作财务报表时所参照的方法和准则。 不 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重大影响。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是 企业会计制度的标杆。会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首先是相关资产项目的会计 处理,主要包含有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的处理。其次是相关负债项目的 会计处理,主要包含有应付账款或事项等的处理。再次是关于损益项目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收入的确认等事项处理。最后是其他相关科目的处理运算。可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一方面是基于会计理论的特点。会计理论是对实操的一种抽象的分析,侧重于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估和预测。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来自于长久的时间的发展和不断丰富。因此,会计理论的建设过程中,研究成果的有限性形成了一套不完善的会计理论,也为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我国对会计政策的研究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国外,但是大体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会计政策的概念和内涵研究方面,据杨淑萍研究表明,目前会计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机构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高效规范会计行为所制定的核心会计准则,也就是称之为宏观会计政策;二是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和行为,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所制定的详细的会计方法。因此,也就为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部分空白,给了它们更多发挥的余地。
另一方面来自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备。由于我国会计发展较西方国家晚,因此 会计准则本身就有不完善的地方,从而使采用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规避管理者。会计准则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后矛盾,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使其存在了许多模糊空间,也增添了许多判断选择的空间和难度。 2、主观原因
主要是由于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构成各种利益团体。 由于利益团体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导致利益的需求者之间存在利益的非均衡性,因此,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具有不同的标准。各利益团体基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都会选择对自身
有利的方式来选择会计政策,这就加重了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政府为了缓和这种矛盾的存在,就允许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台。
会计政策表面上是对会计主体的约束,而内涵上是利益的相关博弈,让相关利益团体通过衡量和比较,选取内部最佳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缓解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这种会计政策选择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报酬因素、债券契约因素、政治成本因素等。因此,这种主观的选择因素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电子通信行业的影响
选择有利于电子企业的会计政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内部的管理压力,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尤为复杂。特别是电子通讯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产业的结构调整较困难,若不能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占有独特的优势,那么被市场所淘汰的几率将会变大。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外部市场环境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则变得至关重要。
其次,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性,利用会计政策则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管制动机。目前,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迅速发展,国家简政放权的政策也在不断推行,但还摆脱不了政府这双无形的“手”的管制,政府对企业的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理。电子通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深得政府的重视。在公司长期经营不善或持续亏损情况下,上市公司为了免于特别处理或者保留继续上市的资格,就有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或变更来增大利润,以满足国家对上市公司管制的要求。
最后,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合理调整经济利润,从而有利于合理避税。电子通讯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旦销量好,利润随之迅速增加,当企业所实现的利润越多,企业应交所得税的税额也就越大,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就会越少。所以,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履行其经济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通常具有避税动机,企业有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从而调整会计利润,进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出,达到避税目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电子通信行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
(一)电子通讯行业的特征和研究样本的来源
1.电子通讯行业的特征和研究的意义
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群的主导技术和基础技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它既在工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又有力支撑信息化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凸显。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通讯行业成为增长最好的一个市场,研究我国典型的电子通讯行业有利于了解我国主要产业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状况,以及更加完善我国有关电子行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以点带面,使得我国的会计政策和准则得到更好的优化。 2.样本的来源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的可比性,本论文选取的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是在证券交易
所上市的 A 股公司,分别是中国联通、安彩高科、北矿磁材、华夏幸福等全国各省市的20个代表公司,研究的是来自于证券交易所上披露的各个公司的2015年的年报。采集的数据包含股票代码、证券简称、会计计量属性、存货发出计价、固定 资产折旧方法等。
(二)电子通讯行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分析
1.存货的会计政策选择
存货在企业经营活动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包 括在产品、产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内容。参照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可以自身经营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统计结果如下(详见表 1):
表1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统计结果表
由表 1统计结果可知,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的 20 家样本企业中,有 15 家选择了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占了总体的 75%。有 3 家企业选 择了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的综合运用,占总体的 15%。
对于电子通信行业,加权平均法最受电子通信行业的欢迎。然而实际上,不单单是通信行业,在新的准则颁布后,加权平均法的使用在上市公司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准则中淘汰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的使用。加权平均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运算, 但是它却不能反映企业日常活动中的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情况,对存货管理方面有漏洞。综上,我认为,加权平均法不能绝对适用于我国全部的上市公司。各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也受部分企业的关注。例如,当市场中的物价上升时,这种计价方法是按最先采购的低价存货来进行计价的,这就会导致当期成本偏低,当期利润偏高。
也有个别企业采用个别计价法。这种存货应该是属于比较昂贵或者特殊的。因为个别计价法对于周转率比较高的存货而言,计算量相当大,并且频繁。
加权平均法搭配个别计价法在笔者看来是最适合通信行业的。因为该行业的存货量通常不会非常巨大,存货也多为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等存货周转率高的产品,也有部分特殊的高端设备。 2.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政策选择
根据准则所规定的内容,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时,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企业是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还是按类别计提,还是按单项类别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上没有作硬性的规定。存货跌价准备方法统计结果如下(详见表 2):
表 2 存货跌价准备方法统计结果表
从表 2 可以看出,只有20%的公司使用了按照单个项目或者类别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多达40%的公司未披露计提方法,只是按照会计准则来论述。但是,我通过查阅这20家的年报来看,虽然它们写明了是采用此类方法,却没有写明哪些存货是按单价计提,哪些是按类别计提。再者,没有一家企业说明了用哪种方法合并计提。
有高达40%的企业没有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这种不细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嫌疑,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为模糊的披露方式,给企业经理人很大的利润操作空间。所以,这种现象亟需纠正。 4.无形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的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系统内合理摊销,并至少每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该摊销,但至少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通常情况下,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在实务工作中,内部研究和开发的无形资产,具体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信息予以判断。
20 家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 3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统计情况表
表3表明,仅有 25%企业明确指出固定摊销年限。存在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表明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这就给了企业很大空间去发挥,有的仅按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