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第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复赛试卷
阻值(器材不一定都使用)。
(3)在你设计的电路中,风速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
(4)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 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
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
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一\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点(选填:“a”、“b”、“c”或“d”)。
19、一学生课题组为研究气球的相关特性,分别做了以下的实验:
(1)实验中利用图示装置给气球充气。试利用玻璃 U 型管,水银,带阀门的
细橡皮管等器材设计测量气球内部气体压强方案,画出测量气球内部气体压强的实验装置图,井写出气球内部气体压强p的表达式。(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水银密度为ρ)
(2)实验测得某一规格气球内部压强随气球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试描述气球
内部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 (3)将两个规格与题(2)完全相同的气球,用带有阀门的细管连接(如右上图) ,观察气球大小的变化。若某次实验时左侧气球A的初始体积为0.5L,右侧气球B的初始体积为0.08L。则打开阀门后,两气球的体积将如何变化? 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五、判断与说理题
20、小明拿了一只有温度显示的保温电热水瓶。装上一定量的水之后,温度计的示数为T0=20℃,经过T1=1min,水被加热到T2=40℃,他往电热水瓶里又注入了一些水。在T2=3.5min的时刻,水的温度达到了T2=50℃。小明不再往电热水瓶里注水了。又过了5min,水烧开了。如图所示为热水瓶里水的温度在加热和
注水的过程中的变化图像。试求注入的水的温度Tx等于多少?
21、如图所示,两个大钢球悬挂后,拉开一角度释放,其间夹有薄片材料。两球相撞后,有的薄片上会出现洞。某同学对该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薄片材料分别取一层同样厚度的纸张、塑料和锡纸,保持两球每次释放的高度不变,发现纸张和塑料在两球撞后有洞,且洞的边缘有焦痕,而锡纸在撞后没有洞。已知三种材料热导率(热导率是物质导热能力的量度)如下表所示。试分析洞产生的原因。
(2)多次改变相撞前钢球的动能,
对应撞击出洞的情况(所夹材料均为一层纸张)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相撞前的动能,由左向右分别为14.0、21.0、29.0和42.0,单位为100J。是归纳规律并分析原因。
(3)如果保持钢球相撞前的动能不变,改变钢球间所夹纸张的张数,发现随着纸张张数增加,小球反弹的高度越来越低,则在表层纸面上形成的洞的情况将会怎么样?
22、地球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由地壳、地幔与地核组成,如图所示。地壳和地幔由固体构成,据推测地核由高温液体组成。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时会从震源发出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其中一种叫“P波”,它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的速度分别为VP和VCP,且VP>VCP,P波在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另一种叫“S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为VS,S波在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也会发生反射现象。地震波在传至地面后悔迅速释放能量而衰减。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已知地球半径R=6370km,VP=10.85km/s,VCP=9.02km/s,VS=6.31km/s。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以下问题讨论中均不计地壳的厚度,地幔可以看作均匀分布的固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