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1硫及其化合物 - - 氮及其化合物 - - 练习题

1硫及其化合物 - - 氮及其化合物 - - 练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08:22

《氯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关于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呈黄绿色 B.Cl有毒 C.Cl具有氧化性 D.Cl是稳定结构 2.在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氯分子的是( )

A.液氯 B.盐酸 C.氯水 D.漂白粉 3.足量的氯气或盐酸分别跟下列物质反应,均有二氯化物生成的是( ) A.红磷 B.铁丝 C.镁条 D.铝粉 4.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可使用的试剂是( )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Na2CO3溶液 D.饱和食盐水

5.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过量的Cl2,溶液由蓝色变红,最 后颜色慢慢消失,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①Cl2有漂白性 ②Cl2与NaOH反应 ③盐酸有酸性 ④HClO有漂白性 ⑤NaClO有漂白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全部 6.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溶质浓度会变大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

B.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共热制Cl2:MnO2+4H+2Cl=Mn2+Cl2↑+2H2O

C.碳酸钙溶于稀硝酸:CO32+2H=CO2↑+H2O

D.向稀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a2+2ClO+CO2+H2O=CaCO3↓+2HClO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时,判断瓶中氯气是否充满,可选用( )

A.沾有酚酞的试纸B.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C.沾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试纸D.用鼻子闻气味

9.用经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2SO3;②KI;③AlCl3;④FeCl2;⑤AgNO3;⑥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质,它们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⑥

10.将过量的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Cl4,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有无色变橙色 B.上层几乎无色,下层显橙色C.溶液由橙色变无色 D.上层无色,下层为紫色 11.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

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 1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A.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 13.甲为离子化合物,由X、Y两种元素组成,在

若用如图所验它与金属有错误的是

甲中X和Y

m+n1

电解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乙、丙、丁、戊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①甲+H2O――→H2↑+乙+丙↑ ②H2+丙―→丁(气

体)

③乙+丙―→甲+戊+H2O ④戊+丁―→甲+己(酸性) 甲、戊、己依次是( )

A.NaCl、NaClO、HClO B.Na2S、Na2SO3、H2SO3、 C.CaCl2、Ca(ClO)2、HClO

D.K2S、K2SO3、H2SO4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

2H2SO4=====2CaSO4+2Cl2↑+2H2O设计图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

试回答:(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 (3)写出在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 mL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H2SO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的Na2S2O3溶液作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反应完成时,共用去Na2S2O3 20.0 mL。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

硫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1. 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② 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浓H2SO4在下列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B.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2H2O C. 2FeO + 4H2SO4(浓) = Fe2(SO4)3 + SO2 + 4H2O D. Fe2O3 + 3H2SO4(浓) = Fe2(SO4)3 + 3H2O 3. 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B.与水作用生成硫酸

C.能使溴水褪色 D.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2

4. 将二氧化硫通到显红色的酚酞试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SO2有 A.漂白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溶于水显酸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迅速褪色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硫 D.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 6.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搞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7.能证明SO2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通入SO2后紫色消失 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C.品红溶液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 D.溴水通入SO2气体后橙色消失

8.下列实验中: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使品红褪色 ④ 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且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其中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 ③④⑤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9.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4 B.FeS C.BaSO3 D.S

10.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使溶液pH减小的是

①O2 .②Cl2. ③SO2. ④CuCl2 A. 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 ② 11. 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溴水 ⑤酸化的Ba(NO3)2溶液 ⑥品红溶液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只有① D.①③ 12.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3、除去试管壁上的附着的硫,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氢气后加热B.伸入灼热的铁丝C.用水洗涤D.用二硫化碳洗涤后再用水洗

14. 关于单质硫的叙述中,①通常状况下为黄色粉末,②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CS2,③氧化性比氯弱,④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⑤医药上用来做硫磺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 15. 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反应是

A.CuCl2 + H2S = CuS + 2HCl B.Cl2 + H2S =2HCl+ S

C.3Cl2 +6FeSO4 = 2Fe2(SO4)3 + 2FeCl3 D.H2SO4(浓)+ NaCl(固) = NaHSO4 + HCl

3

16.下列反应中,SO32-表现出还原性的 是 ( )

A.SO32- + 2H+ = SO2 + H2O B.SO32- + 2S2- + 6H+ = 3S +3H2O C.SO32- + Ba2+ = BaSO3 D.SO32- + CI2 + H2O = 2H+ + SO42- + 2CI- 17.实验室水银不慎洒在桌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用硫粉盖住 B.立即扫除掉 C.立即洒水 D.用沙土盖住 18.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主要事实是 ( )

①氯气可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②硫最高价态为+6而氯最高价态为+7;③铁与氯气化合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化合生成硫化亚铁;④氢气与硫化合需要加热300度以上,而氢气与氯气化合点燃即可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 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mol B.0.11mol C.0.09mol D.0.08mol 24下列过程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闪电时,氮气转化为NO B、氨氧化法制硝酸 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 D、合成氨 25 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是

A、N2、CO2、Cl2、SO2 B、SO2、NO2、CO、粉尘 C、NH3、CO2、NO、雾 D、HCl、SO2、N2、粉尘 26、除去混在NO2气体中的少量NH3,可选用的试剂为

A、浓H2SO4 B、NaOH溶液 C、稀H2SO4 D、水

27、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25毫升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测得气体体积为15毫升,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3:2 B、1:4 C、2:3 D、3:1

28 将3.20gCu和10.0mol/L的硝酸30.0mL充分反应,还原产物中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molH+,则此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

A、a/2mol B、2amol C、0.100amol D、(a+0.100)mol

30常温下,体积为VL的烧瓶中充满NO2和NO的混合气体,将烧瓶倒置于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中,若想使烧瓶中充满气体,则需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可能是

A、VL B、1.5VL C、0.5VL D、1.2VL

3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 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H2O+NH3↑ 4+OH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OH? =H2O

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 +2NO3=Cu2+ +2NO↑+H2O

33 下列关系中,A是一种正盐,D的分子量比C的分子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碱还是强酸时都有如下

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同时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填写)

(1)A是________,Y是_________,Z是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_,E是_________。 (3)当X是强酸时,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 (4)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练习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C C D A C C D A C C C D D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4 25 26 27 28 29 3330 1 2 答案 B BD A C C B C D B A C D A B C B 33(1)(NH4)2S O2 H2O (2)NH3 NO NO2 HNO3 (3)H2S SO2 SO3 H2SO4 (4)①NH

+OH

-

=NH3↑+H2O

②S2-+2H+=H2S↑

34 .① C ② A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本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尽,才能收集到纯净氮气。 C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氯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关于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呈黄绿色 B.Cl有毒 C.Cl具有氧化性 D.Cl是稳定结构 2.在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氯分子的是( ) A.液氯 B.盐酸 C.氯水 D.漂白粉 3.足量的氯气或盐酸分别跟下列物质反应,均有二氯化物生成的是( ) A.红磷 B.铁丝 C.镁条 D.铝粉 4.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可使用的试剂是( )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Na2CO3溶液 D.饱和食盐水 5.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过量的Cl2,溶液由蓝色变红,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