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桶焊接工艺研究
7 焊透率过大 电流过大,电极电压不足; 通电时间过长,电极冷却条件差 电流过大,电极压力不足; 调整规范; 加强冷却 调整规范; 改进接头设计; 必要时加支撑夹具 调整规范; 改变热循环形式 调整设备与控制装置; 改变两滚盘直径或散热条件 8 焊透率过板缝间有金属溢出 焊接时工件放置不平,有倾斜; 边距小 9 脆性焊点 通电时间短,焊接循环不合理 焊接规范不稳定,点距不当; 上下滚盘直径相差过大 10 焊缝不气密 3.焊接件缺陷 当焊接件装配不良,选规范不当或机臂刚度差时,则可能出现板件间起皱、错位或变形等结构缺陷,严重时不能使用。其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参看表9。
表9 桶件焊接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序号 缺陷 产生缺陷的可能原因 桶件装配位置不良; 改进措施 注意选配桶件; 加强装配工序的检验; 改变焊接顺序,使间隙均匀; 增强机臂或电极的刚度 1 焊点间板件鼓起或起皱 焊件各板间间隙达大; 焊件在夹具中装夹位不正确; 机臂刚度差 未定位焊或定位焊不牢; 2 搭接边错位 定位点点距过大; 焊件未夹紧 调整定位焊规范,改变定位点距 3 接头翘曲变形 装配不良或定位点距过大,规范过软或冷却不良 改变定位点距及顺序; 调整规范 接头内部和外部缺陷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修复的。修复点焊、缝焊接头缺陷的常用方法可参考表10。
表10 钢桶焊接缺陷修复的方法
序号 修复方法 应用范围 备注 也可在缺陷旁另加新焊点或重复20%~40%缝焊 1 用点焊或缝焊再次补焊 未焊透、不气密、内部裂纹、飞溅、脆性接头等 2 机械加工后用氩弧焊补焊 未焊透、不气密、内部与外部裂纹、搭边边缘开裂 可用外加垫片修补外部裂纹 3 钻孔并找铆钉 4 表面打光或用机械加工平整 未焊透、内部与外部裂纹、延伸到外表面的裂纹 此法用于钢桶附件的焊接修复 外部飞溅、环状凸肩、电极粘附、表面发黑 - 5 热处理 6 滚压或局部校正 脆性焊点 消除应力变形 - 注意不得引起新的裂纹或加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