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必修三《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优秀教学设计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得体表达语言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能够根据表现方法、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 。”(《考试说明》 )这是高考的语言能力考查项目之一。得体,就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 ,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它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说话要得体, 学生是懂得的,但怎样才算得体,如何做到得体,就不太明确了,操作起来,错误较多。因 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弄清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运用的变 化的主要类型、规律和方法;难点在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表达的变化的基本类型和规律。(知识目标)
2.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表达形式,做到语言得体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标)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5分钟) 看例题[1](投影仪投影)
一人宴请三位朋友,有一个朋友未赴约,主人当着两位已到朋友的面说:“该来的没来。”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来走了,嘴里叨念
着:“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主人一着急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留下来的那位朋友心想:“这不是说我该走吗?”于是,这位朋友也走了,只剩下主人孤孤单单地呆坐着了。
思考:为什么两位已到的朋友都走了? 引导学生分析。
导入:说话得体,是文明的表现,是素养的体现。说得体话,做文明人,是时代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
(二)达成教学目标 ※(20分钟) 如何做到语言得体?
“得体” 地使用语言,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1、体现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要求,就是说话用语要①掌握谦敬②分清对象③注意场合④明确目的。
2、体现内部语境(上下文)要求,就是要分清语体,做到语体(口语、书面语)色彩和文体(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色彩得当。
本课重点:掌握谦敬、分清对象
举例题(投影)
(三)反馈调控※(15分钟) 堂上检测
1.学生做题 2.讨论答案,检查效果 3.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方法。
(四)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性训练)[略]
附检测题
五.【评析】
“语言得体”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时应具有的素养。设计者在高三复习课中设置这一 专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内容具有适切性,而且把握了进行 教育、教学的契机。 设计从注意场合对象不同、注意表达目的不同、注意语体风格不同等三个方面施教,概括了 “语言得体”的最基本的要求,内容简明,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设计选例典型精当,对达成教育目标起了积极的作用,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感知、理解和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 很明确,思维也活跃,要动脑,动口又动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设计用的课时量少,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口,并授学生以“渔”,为学生日后 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