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原各章选择题

马原各章选择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0:58:13

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2.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C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2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 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2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3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3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C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3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 含义是( C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3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 脑。”这句话强调了(A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3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 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36.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与客观事物相一致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D 2.C 3.B 4.C 5.D 6.B 7.A 8.C 9.C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16.B 17.B 18.C 19.B 20.D 21.C 22.C 23.C 24.A 25.C 26.B 27.B 28.C 29.A 30.D 31.A 32.C 33.C 34.A 35.C 36.C ]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4.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A.真理超出了其适用的一定条件和范围 B.只有少数人赞成,遭到多数人反对

C.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5.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因为( ) A.内容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B.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C.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认识 D.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回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发展 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过程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8.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 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段话说明了( ) A.思想本身不是现实的力量

B.一定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力量 C.思想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作用 D.无论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思想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9.魏源提出“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 以为知味,不如疱丁之一啜”。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 B.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C.重视实践的巨大作用 D.坚持辩证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B.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C.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没有认 识到这一点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11.“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12.对一句格言年轻人没有饱经风霜的人理解得广泛和深刻反映了( )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13.下列选项中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孔子“生而知之” B.孟子“不虑而知” C.老子“不行而知” D.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4.价值具有( )

A.多维性 B.客观性 C.主体性 D.历史性 15.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认识,必须符合( ) A.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B.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D.对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 16.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是( )

A.实践原则 B.真理原则 C.思想原则 D.价值原则 1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 )

A.具有直接现实性 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18.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 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这说明( )

A.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C.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 D.理性认识的局限性 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20.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2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反映了(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2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搜索更多关于: 马原各章选择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2.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C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2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