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虚词实词小故事
地,仍不能胜( )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 )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 )道也哉!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胜(尽,完)道也哉!
七十、 识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 ),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 ),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 )之。”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别),览后,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
七十一、 使
燕太子丹使( )荆轲刺秦王。荆轲使( )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 )? ”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曰:“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曰:“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七十二、 是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 )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 )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七十三、 适
苏辙自乡适( )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 )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曰:“处分适( )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享受)。”
七十四、 书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 )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 )适家,书( )忆家之念。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家之念。
七十五、 孰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 )及君也。”邹忌孰( )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谁)及君也。”邹
忌孰(通“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七十六、 属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 )天下第一。举大业,属( )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 )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 )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 )且为虏矣!” 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 )。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七十七、 数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 )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 )罟不入 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 )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 )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 ),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 ),未能易量。”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 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七十八、 率
孔子率( )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遂率( )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 )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七十九、 说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 )。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 )心中之事。少年说( )。柳宗元说( )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述)心中之事。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八十、 私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 )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 )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也。
八十一、 素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 )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 ),后嫁于焦仲卿,着素( )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向来)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质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八十二、 汤
商汤( )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 )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 )药治之。 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药治之。
八十三、 涕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 )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 )之,夜夜涕( )与泪垂帘。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夜夜涕(鼻涕)与泪垂帘。
八十四、 徒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 )。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 )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 )见欺,曰:“徒( )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 )记旧时之谊也。”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这些人)。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步)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白白地)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只)记旧时之谊也。”
八十五、 亡
楚欲亡( )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 )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 )于楚无益。”楚王亡( )以应,遂存齐。 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八十六、 王
王( )姓大臣进谏曰:“王( )欲王( )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王(姓氏)姓大臣进谏曰:“王(大王)欲王(称王)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八十七、 望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 史记》 ,名望( )震于后世。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 “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 史记》 ,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八十八、 恶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 ),尝构恶( )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 )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 )乎定?”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八十九、 微
李密身份微( )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 )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者为辞拒,且曰:微( )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 ),而旨意深远。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微弱 )者为辞拒,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 陈情表》 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九十、 悉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 )获冠军,欲书《 棋艺》 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 )意,终弃之。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 棋艺》 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九十一、 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 )其貌,以为福禄之相( )。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 )忘。” 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 )君王。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形貌,状貌)。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王。
九十二、 谢
暮春时节,春花谢( )。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 )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 )。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 )其款待。旦日牧谢( )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 )世人,善者多矣。”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绝)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九十三、 信
楚王信( )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 ),故每谏必以信( )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 ),欲投汨罗江报国,信( )手取头上之饰为信( ),俾人闻王,乃冀王信( )大义于天下。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