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绵竹年画村简介
之意。图下段画关公、周仓。此图为旧时民间所祀神案的一种。以祈祷养子成才,得入文武仕途。
《永镇家宅》:永镇家宅即镇宅钟馗。民间传说钟馗是驱邪逐鬼之神,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玄宗患病救治不愈,夜间梦见一个小鬼偷盗杨贵妃的紫香囊及御用玉笛,被一个身穿蓝衫袒臂赤足的大鬼捉获,然后挖目吞食。大鬼自称名钟馗,“即武举不捉之进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玄宗梦醒后疾病随之痊愈,于是诏令吴道子按梦中形象绘为图像,颁行天下,在岁末张挂,以除邪祟。
《福寿无极》(麻姑献寿):麻姑为传说中的女仙人。汉桓帝时人,为王方平妹,年十八,项中作髻,余发散垂至腰,锦衣绣囊,光彩赫然,皆世所无。并传麻姑三月三日为西王母祝寿,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故旧时祝女寿者多绘手执仙桃,称麻姑献寿。此画所绘麻姑手持灵芝,肩挑花篮,伴以仙鹤以及一个童子肩背仙桃,画面更显得喜庆,祥和。
图中麻姑肩扛花篮,寿星持佛手,仙童背寿桃,象征福寿无尽。
《得禄荣升》:图中画一骑马执弓的官员,猎罢归来,身后的侍从肩扛一猎获得的梅花鹿。这是借“鹿”,与“禄”谐音,寓意贵高升,吉祥如意之意。
而绵竹年画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门神类年画了,比如《双扬鞭》,画中的任务就是尉迟恭和秦琼两位。而无论是那种类别的年画,它的用色都十分浓艳和谐的。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燃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分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年画不仅可以画在宣纸上,在绢上也可作画,这几幅绵竹年画就是画在绢上的,绢为一种不了,在作画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边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了,这二十四孝是以刺绣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而在孝德,最著名的一孝是《涌泉跃鲤》则个故事延伸而来的。我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这二十四个关于笑道的故事证明了孝在我们古今文明的中国占有在怎样的地位。据考证,“孝”这个字在一亿年钱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可见我们华夏先民在一亿年前就已经有了孝意识。要做到孝就离不开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传宗接代、丧亲与祭亲、立身立功以显父母这些方面。(养亲与敬亲: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尊敬父母。顺亲与谏亲:顺从父母以礼待之,父母身陷不道义之中要正确的帮助父母改正这种不义。传宗接代: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立身 立功以显父母;自己的身体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毁伤父母的遗体,就是不孝。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共鸣,位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
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留影时国家领导人来年画村以及我们绵竹轩辕年画公司做视察时所拍摄的,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灾后经济社会重建的的发展以及民间艺术传承的关心与支持。
这幅横推形式的刺绣卷轴就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迎春图》,它是清朝画家黄瑞鹄的老先生所绘制的,整幅图长六米,画中的任务有四百六十人,无一重复,我们是仿造原图以刺绣的方式绣出来的,这幅图所绘制的是清朝绵竹街上迎春会的盛况,也就是现在绵竹的特色节日——年画节。可见当时的绵竹九已经非常繁荣昌盛了。而这幅《迎春图》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在原图收藏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内。
整幅图也为我们呈现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迎春、报春、游春和打春。
迎春:绵竹老板姓集中的街上,喜气祥和的迎接迎春会; 报春:相互之间说一些吉祥吉利的话以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祝愿;
游春:游玩,融入到热闹的街市中;
打春:也是整幅迎春图的点睛部分,可以在画中看到两头牛,这两头牛是纸糊而成的,并且在纸牛的肚子里塞满了粮食和小的纸牛。吉时有人禀报,县长会根据并报而命
令衙役们开始打春,这些衙役手执木棍击打牛肚子,把牛肚子里的小妞和粮食击打出来,也就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在《迎春图》的上方都是一些刺绣的年画作品,有中堂,仕女以及童子类的年画刺绣。这些绣品做工精细,构图精美,不仅融入了绵竹年画,更绣有憨态可掬的熊猫,以刺绣的手法把画面的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
绵竹年画同样也包括一些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借东风》《煮酒论英雄》都以绵竹年画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八幅便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给白拓片版的《百寿图》了,我们是以半画半绣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更加展现出画面中生动活泼的寿星老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
年画街坊
共十五套房,十三家,三彩、四汇斋、专做刺绣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幅幅形态生动,颜色鲜艳、线条流畅,表现夸张的画作,就是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在2006年,被国家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同领风骚,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历史悠久,起于北宋,在明代时便已开始盛行,但发展到最蓬勃时期则是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