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Ⅱ:如果 ▲ ,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以下部位。
29.(9分)扬州新通扬运河河畔有一农场,进入农场就看到成片的鱼塘、果林,成群的家禽,
还有少量的农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新通扬运河和鱼塘群落面貌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 ▲ 。鱼塘中,沉水植物生长于湖
泊中央,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喜湿植物生长于岸边,这种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 结构。果林是由原来的荒地开垦而成的,体现出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 ▲ 。 (2)农田中某些害虫能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
功能。人类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农田害虫的同种异性个体,可破坏害虫种群的 ▲ ,降低出生率,从而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
(3)池塘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后来又有人在池塘放入罗非鱼的捕食者(FNE),一段时间后罗
非鱼的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罗非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表示。图中显示,a~b段罗非鱼种群数量接近 ▲ 型增长,该阶段罗非鱼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据图推断,FNE最可能在 ▲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鱼塘;在该环境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 ,罗非鱼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0.(8分)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2表示草原上消费者同化量的三
个去向在不同影响下的三种分配类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图1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同化的能量除了①和未利用的部分之外,
还有的流向是 ▲ 和 ▲ 。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2)调查发现,图1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数据如下表[单位:J/(hm·a)] 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是 ▲ J/(hm·a)。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
营养级 A B C
同化量 2.48×10 2.40×10 7.50×10
8711
2
2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2.00×10 6.00×10 2.40×10
759
呼吸释放量 3.60×10 2.30×10 7.16×10
8710
1.20×10 4.00×10 6.00×10
65
10
(3)在图1的食物链中,③属于 ▲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
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 ▲ 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从图2可看出,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 ▲ 的
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牧民发现今年草原的野兔数量较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兔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图2中的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增加捕食者数量措施使兔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的分配转为图2中的 ▲ 类型,进而减少危害。
31.(8分)为治理养殖场排放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藻类植物、浮游动物、鲤鱼、
细菌、真菌等构建的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 ▲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人工湿地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
利用,从而提高能量 ▲ 率。
(2)调查发现,该湿地物种数逐年增加,这实际上是群落的 ▲ 演替的结果。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捕捞所用渔网的网眼过大,则调查结果比实际
结果 ▲ (填写“偏大”或“偏小”)。
(4)右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①图中丙对应的具体生物是 ▲ (填物种名称)。
②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 ,乙和丙之间的关系为 ▲ 。图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32.(8分)科学家将拟南芥的抗寒基因(CBFl)转入香蕉以获得抗寒的香蕉品种。如图是某质粒载体上的SacⅠ、XbaⅠ、EcoRⅠ、HindⅢ四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限制酶SacⅠ、XbaⅠ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获得了CBFl基因,同时要用限制酶 ▲ 对质粒载体进行切割,目的是 ▲ ,这种采用双酶切的方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优点是使目的基因与载体 ▲ ,并能防止目的基因或载体的自身环化。
(2)将CBFl基因连接到图示质粒后,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还必须有 ▲ ,将重组质
粒导入香蕉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
(3)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CBFl基因,可用含 ▲ 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4)科学家将生长健壮、苗龄一致的转基因香蕉(实验组)与非转基因香蕉(对照组)进行 ▲
处理,鉴定两组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如果 ▲ ,则说明获得了抗寒的香蕉优质品种。
33.(8分)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
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1.64mL·L),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磷溶液。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④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1都哦哦哦来了看看
(1)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
有 ▲ ;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作用应该与蟾蜍细胞外液中的 ▲ 最接近。
(2)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连接结构称为 ▲ ,刺激坐骨神经,突触前膜会产生动作电位并释
放 ▲ ,引起腓肠肌收缩。
(3)在图1 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 。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 ▲ m·s。 (4)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 ▲ 。有同
学在分析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蒸馏水喷洒)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也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 ▲ (填写“加快”或“减慢”)。
-1-1都哦哦哦来了看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