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A.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逆转录 B.步骤②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步骤③可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
D.步骤④表达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20.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
类似(如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变性过程中断裂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退火时引物A必须与引物B碱基互补配对
C.由原来的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个新DNA分子中,只含有引物A或引物B D.延伸时需要耐高温DNA聚合酶催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
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汗腺细胞 C.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22.右图为某同学用血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下列相关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B.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较高,加样液前需要对样液进行适当稀释
C.应先在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D.计数时选择图中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 2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右图就是一种“加环”示
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2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相关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黏性末端的碱基随机黏合 B.限制酶将一个线形DNA分子切成两个片段需破坏两个磷酸二酯键 C.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也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D.使用质粒载体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被分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2017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友全球最多(1.144亿),而且呈现不断上
升的趋势。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A~D表示物质,数字1~11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胰岛中的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
(1)图中降低血糖的物质是 ▲ (用字母表示),它可以通过促进 ▲ 、 ▲ 及葡萄糖转化
为非糖物质等途径来降低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 ▲ (用图中文
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3)正常情况下,促进细胞丙分泌C物质增加的物质有 ▲ 、 ▲ 和D物质(填物质名称)。 (4)研究发现,当人体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会患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
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 ▲ (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抗体1作用的对象是丙细胞膜表面的 ▲ (填物质名称)受体。
27.(8分)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
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填数字)。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
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 ▲ 。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位于 ▲ 的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提高,导致机体发热。
若患者在连续4小时内都保持着38摄氏度的体温,这个过程中产热量 ▲ (在“大于”、
都哦哦哦来了看看“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3)物质甲为 ▲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 ,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
透性增大, ▲ 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
(4)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
人员将大量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 ▲ (填写种群的特征),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8.(8分)图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时生长素浓度,虚线上方代表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代表促进时的生长素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 ▲ 方式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甲中横
放的燕麦幼苗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 ▲ 刺激,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 (2)图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 ▲ 处(填1、2、3、4)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A1和A2曲线体
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的特点;测量可知,图乙中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低,原因是 ▲ 。
(3)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位”,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对硬纸盒的处理是 ▲ ,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将云母片插入在下图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a、b、c三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状况,请预期结果与结论:
Ⅰ:如果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
运输部位是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