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考试范围:已复习内容;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第I卷(必做)
一、选择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45分)
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 )
A. 溶解 B. 渗析 C. 蒸馏 D. 分液 【答案】A 【解析】
上述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有渗析、蒸馏、分液;正确选项A。
2.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吸收新装修房屋内的有害气体 B. 研发使用高效电力能源汽车,减少雾霾污染以降低呼吸系统发病率 C. 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将有害物质移出体外 D. 碘酸钾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可抗人体老化 【答案】D 【解析】
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吸收有害气体,故A正确;研发使用高效电力能源汽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B正确;血液透析利用渗析原理,用半透膜将有害物质移出体外,故C正确;氧化剂能加快人体老化,还原剂能抵抗人体老化,故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NaH2PO2是正盐可推知H3PO2是一元酸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D. 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A 【解析】
由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只能电离出一个氢,所以H3PO2是一元酸,故A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由氧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C错误;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也可能不与碱反应,如CO与酸碱都不反应,故D错误。
4.2017年1月,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教授团队成功合成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化学式为N5。下列关于全氮阴离子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N5-含有26个电子 B. N5-的摩尔质量为71g·mol-1
C. 全氮阴离子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全氮阴离子盐可能属于电解质,也可能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mol-1,故B错误;N5-含有共价键,全氮每个N5- 含有36个电子,故A错误;N5-的摩尔质量为70g·
阴离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C正确;盐都是电解质,所以全氮阴离子盐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2H2O,5.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淡黄色)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产物检验产生影响 B. 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CuO固体,可检验生成的CO C. 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 D. 若将④中的无水CaC1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等对产物检验产生影响,A错误;利用②③除去二氧化碳,④中的无水氯化钙将气体干燥后,如果⑤中的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变红,⑥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产生,B正确;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可能为铁,或氧化亚铁或四氧化三铁,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C错误;因混合气体经过了②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将④中的无水氯化钙换成无水硫酸铜就不能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本实验抓住亚铁离子的不稳定性,进行判断处理,因为亚铁离子非常容易被氧化,所以先赶净装置中的空气,回答了充入氮气的目的;检验一氧化碳产生,应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即可。
6.前20号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列四个不同周期和四个不同主族。其中A为Y元素组成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常温下乙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Z>Y
B. 反应①为吸热反应
C. 反应②为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D. X、Y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可知,常温下乙为液体,乙为水,W为氢元素,Y为氯元素,A为氯气;甲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X为氧,Z为钙;化合物丁和化合物戊可能为氯化钙或次氯酸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Ca2+ 点睛:此题在进行元素推断时,如果只按照题干信息及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各元素及各物质的判定,确实不易确定;如果根据题给的第三个判据提供信息,就很容易想到甲乙具体物质,则迅速突破此题的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 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I2+2OH- B.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H4++OH-=NH3·H2O C.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Al3++2SO42-+2Ba2++4OH-=[Al(OH)4]-十2BaSO4↓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 2I-+H2O2+2H+====I2+2H2O,故A错误;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离子方程式是:H2O+ CO32-+H2O,故B错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HCO3-+NH4++2OH-====NH3· 误;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2Al3++3SO42-+3Ba2++6OH- = 2Al(OH)3↓十3BaSO4↓,故C错误;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故D正确。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H+)<c(OH-)的溶液中:Na+、K+、SO42—、ClO一 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u2+、CO32—、NO3一 C. 0.1 mol·L—1FeCl3溶液中:K+、NH4+、I一、SCN—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