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分析的考试范围包括:混凝土结构相关概念及受弯、受压等构件的计算。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 掌握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2)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 2.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基本假定;3)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影响因素及基本假定;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3)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4.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正截面承载力N-M相关曲线及其应用;5)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 掌握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宽度验算与耐久性分析:1)构件刚度的分析计算;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6.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2)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设备;3)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题时间:120分钟。
2、题型:计算题和分析简答题。 四、 考查要点
(一) 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二)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三)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四)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宽度验算与耐久性分析。 (五)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五、参考书目
《混凝土结构》(上册)(第五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 轴向拉压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横截面应力与斜截面应力;(2)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3)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4)连接件的强度计算内容。一般理解与掌握以下内容:(1)圣维南原理;(2)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3)应力集中。
2. 轴向拉压变形。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拉压变形;(2)节点位移的计算;(3)热应力与预应力。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拉压与剪切变形能;(2)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3. 扭转: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圆轴扭转应力;(2)扭转强度与动力传递;(3)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1)拉压与剪切变形能;(2)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4. 弯曲应力。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剪力、弯矩与剪力图、弯矩图;(2)剪力、弯矩与布载荷的关系;(3)纯弯曲时的正应力;(4)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5) 弯拉(压)组合。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矩形截面与薄壁截面的剪应力。
5. 弯曲变形。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2)积分法求梁的变形;(3)梁的合理刚度设计。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简单静不定梁;(2)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6. 应力与应变分析。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应力状态的概念;(2)二向应力分析的解析法;(3)二向应力分析的图解法;(4)三向应力状态分析;(5)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变应能与歪形能。
7. 复杂应力的强度。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强度理论;(2)弯曲与扭转的组合;(3)拉压与弯曲的组合;(4)组合变形时的合理设计;(5)弯曲、扭转、拉压的组合。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薄壁筒的强度计算。
8. 压杆稳定。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压杆的临界压力与临界应力;(2)稳定平衡的概念;(3)压杆稳定校核安全系数法和拆减系数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 能量法。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1)卡氏第二定理;(2)单位力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卡氏第一定理。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 120分钟 2、材料力学试题类型:计算题 四、考查要点
(一) 轴向拉压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横截面应力与斜截面应力;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连接件的强度计算;圣维南原理;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集中。 (二) 轴向拉压变形
拉压变形;节点位移的计算;热应力与预应力;拉压与剪切变形能;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等。 (三) 扭转
圆轴扭转应力;扭转强度与动力传递;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非圆截面轴的扭转;薄壁杆扭转。 (四) 弯曲应力
剪力、弯矩与剪力图、弯矩图;剪力、弯矩与分布载荷的关系;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梁弯曲时的强度条件;梁的合理强度设计;弯拉(压)组合;矩形截面与薄壁截面的剪应力。 (五) 弯曲变形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合理刚度设计;简单静不定梁;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