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市轨道交通某国际机场线东直门站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第三层地下水(第一层承压水):受周围施工降水的影响,本次测得该层水已不具有承压性,水头标高为17.13~17.50m,水头埋深为23.10~23.90m,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3日~5月4日。含水层为卵石⑦层、中粗砂⑦1层和粉细砂⑦2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及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第四层地下水(第二层承压水):水头标高为12.00~12.57m,水头埋深为27.90~28.60m,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3日~5月4日。含水层为圆砾⑨层、中粗砂⑨1层和粉细砂⑨2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及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本站水位降低要求见表1-3。
东直门站水位降低要求 表1-3 水位标高/埋深(m) 结构底板标降水部位 高/埋深(m)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站体 竖井 备 注 14.06~14.27 10.62/31.6 26.65/14.8 17.50/23.9 26.65/15.4 17.43/24.7 降水要求(m)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疏干 0.5~1(疏干) 0.5~1(疏干) 4 5 从各层水位观测时间看,该段时间水位并不是最高的,最高水位应在1~3月,水位变幅应在1~2米。 1.5 主要工程量
本站设计降排水主要工程量有:
1、施工降水井管井48眼,均为抽水井;辐射井3眼(其中一眼利用施工竖井),水平井不少于35眼,辅助井8眼;其中预埋钢管井18眼(明挖基坑内预埋降水井下管16.0m),钢管井6眼。钻井总进尺1904m,辐射井进尺62.8m,水平井进尺约1378m。
2、施工暗排工作井室46座,辐射井2座,排水勾头6座。 3、下泵66台,安装排水管线2000m。 4、施工临时围挡250m。
1.6 实施方案中对原设计的调整
根据对工程场地的进一步踏勘以及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分析,并从工程降水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在尽量保持原有设计基础上,对原降水设计进行了部分调整。
1、本站降水工程,主要是疏干潜水、降低承压水水位,车站降水井原设计井深有所变动,由原来的31.93m、35.16m改为32m、35m、40m。
2、考虑到土建施工中便于降水井的安全防护,将站体内(明挖基坑内)原设计下入φ600mm水泥管的管井,全部改为下入φ219/4mm钢管井。同时,结合水位实际情况,钢管下入15.0m,以上部分采用机碎石回填。
3、根据我公司五号线及十号线经验,为保证安全、高效进行辐射井施工,根据实际情况,
辐射井采用机械施工,所以取消辐射井F1、F3的辅助降水井,并适量增加辐射井水平井。
4、为了确保竖井、风道的降水到位,在原设计基础上针对竖井增加1眼的降水井。 5、为便于观察单井抽水水量变化和含砂量的控制,将原设计中的主联络管排水方式变更为单井直排,即每个抽水井埋设单根排水管就近与雨污水井相接,排水管全部暗埋于地下。
6、受现场交通、管线、东直门桥及已有地铁结构等的影响,布井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但大体保持不变。
原设计主要工程量与调整后的主要工程量对比 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 管井井数(眼) 钢管井(眼) 井深(m) 管井总进尺(m) 钢管井进尺(m) 钻进总进尺(m) 水平井进尺(m) 下泵数量(台) 原设计工程量 54 10 31.93、35.16 1763 332.2 2095.2 1200 66 调整后工程量 32 24 32、35、40 1056 478 1904 1378 66 调整后的设计技术参数见表1-5。
降水施工设计技术参数 表1-5 降水部位 井类型 管井 竖井 井径(mm) φ600 φ3200 管径 (mm) φ400 φ219 φ3000/2700 井管类型 无砂水泥滤水管 井深 (m) 32.0 32.0、35.0 竖井深度以结构底板下≥2.0m控制 井间距 (m) 滤 料 (mm) 桥式滤水管 钢筋混凝土 钢管 无砂水泥滤水管 8 4-8 4-8 φ3~7 φ3~7 φ3~7 井数(眼) 28 4、16 3 不少于35 车站 辐射 水平井 φ114井 辅助井φ600 备注 φ50 φ400 φ219 20-50 40.0 40.0 桥式滤水管 4 4 1.7 编制依据
1、《北京某国际机场线工程东直门站勘察报告》(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5地铁详勘J—1)
2、《某市轨道交通某国际机场线工程东直门站降水工程施工设计》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J/T0148—94) 5、《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