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三)(第七单元第三章)
知识点一:科学方法
1.推测法: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 证据 ,需要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 联想 和 想象 。
2.比较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 某种联系 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 相同 和 不同 之处。
知识点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起源说 1.米勒实验 实验装置:
①结果:合成了多种 氨基酸 。
②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有 机物 。
2.生命起源的过程
知识点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1)概念:是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或 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 地层 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 简单 、越低等, 水生 化石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 复杂 、越高等, 陆生 化石越多。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除了化石之外,还包括 分子生物学 证据、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①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 动物→环节动物和 节肢动物 。 ②脊椎动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简单到 复杂 ,由 低等 到高等,由水生到 陆生 。 知识点四: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创始人: 达尔文 。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适应者 生存 ,不适应者被 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择。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联系
(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遗传 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异 使物种间向前发展变化。
(2) 过度繁殖 产生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 生存斗争 。
(3) 生存斗争 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 适者生存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 适应 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生命的起源
【重难解读】
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主要是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与现代大气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没有氧气。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和闪电等。
(3)环境条件: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内含有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具有使有机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温度条件。 2.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
3.米勒实验
结论: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的实验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典例1】 (2016玉林)现在的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形成原始生命时所需要的( D )
A.水分 B.无机物 C.氧气 D.环境条件
解析: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变式11】 (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变式12】 (2016盐城)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C ) A.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生物的进化历程
【重难解读】 1.进化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还有分子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等。 2.进化历程
(1)蕨类植物不是原始苔藓植物进化而来的,而是由原始藻类植物进化而来。 (2)哺乳动物不是鸟类进化而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原始的爬行动物进化而 来的。
(3)生物进化趋势不包括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4)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典例2】 (2016常州)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B.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解析: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的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B错误。
【变式21】 (2016保定)依据生物简易“进化树”,你认为下列各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 )
A.熊和浣熊 B.熊和大熊猫 C.浣熊和大熊猫 D.小熊猫和大熊猫
【变式22】 (2016盐城)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比甲低等 D.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重难解读】 1.图示
2.解读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个体的能力,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
(2)生存斗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是有限的,为了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发展进化。 (4)适者生存:具有某些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3.内容之间的联系
(1)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变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 结果。
(2)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典例3】 (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 【变式31】 (2016孝感)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大多数物种繁殖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现存数量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C.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能够逐代积累 D.环境对生物变化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变式32】 (2016绵阳)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其原因错误的是( B )
A.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翅昆虫大量迁出
C.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D.无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