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SL/T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
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HJ/T 192-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NY/T 1120-2006 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NY/T 1634-2008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NY/T 1342-2007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TD/T1007-200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DZ/T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TD/T103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4 术语与定义
4.1 矿山地质环境
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4.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 4.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和估算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4.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9
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时空动态变化的观测。 4.5 含水层破坏
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4.6 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
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破坏现象。 4.7 土地复垦
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8 土地复垦率
复垦的土地面积占复垦责任范围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4.9 生产项目
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 4.10 土地损毁
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损毁类型。 4.11 水土环境污染
因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使其部分或全部丧失原有功能的过程。 4.12 永久性建设用地
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设工业场地、公路和铁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用途的土地。 4.13 复垦区
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和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 4.14 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区中损毁土地及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
5 总则
10
5.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监测及土地复垦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5.2 矿山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纳入本方案中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执行。
5.3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
5.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 5.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
5.6 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扩大矿区范围或变更用地位置、改变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5.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和方案编制单位应对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
5.8 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水气类的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可依据相关规范简化编制。
6 工作程序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按图1程序进行。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
图1 工作程序框图
7 矿山基础信息调查
7.1 矿山地理位置
矿山与附近城镇的位置关系,矿山所在的县(区)、乡镇村组,矿区拐点坐标(图形文件采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采用3度或6度分带),交通状况(交通位置图)。
7.2 矿山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具体要求参照TD/T1031.1-2011中的6.3.2条款。 7.3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主要包括人口、农业、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要求参照TD/T1031.1-2011中的6.3.3条款。 7.4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收集矿山开采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重点了解以下内容:采矿用地组成、矿山生产规模、矿山开拓布局、开拓工程参数、剥采比或采掘比、开采段高、采矿方法、掘进施工工艺、采矿生产工艺、采场生产能力、采场技术参数和接续方式,矿山批准的开采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采区布置、矿山阶段划分、开采接替顺序、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