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安顺市名校高考化学最后模拟卷
A.曲线II表示HA溶液的体积 B.x点存在c(A-)+c(OH-)=c(B+)+c(H+) C.电离平衡常数:K(HA)>K(BOH)
D.x、y、z三点对应的溶液中,y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开始时溶液显酸性,说明酸的体积大,所以曲线II表示HA溶液的体积,故A正确; B. 根据电荷守,x点存在c(A-)+c(OH-)=c(B+)+c(H+),故B正确;
C. 根据y点,HA和BOH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电离平衡常数:K(HA) D. x点酸剩余、y点恰好反应、z点碱剩余,所以三点对应的溶液中,y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D正确; 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及判断能力,明确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y点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7.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 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8.常温下,向20mL0.1mol ?L?1氨水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mol ?L?1氨水中NH3?H2O的电离常数K约为 1?10?5 B.a、b之间的点一定满足,cNH4>cCl>cHC.c点溶液中cNH4?cCl?+?????>c?OH? -+-????? ?D.d点代表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NH3·H2O电离出OH-抑制水的电离;向氨水中滴加HCl,反应生成NH4Cl,NH4+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随着HCl的不断滴入,水电离的c(H+)逐渐增大;当氨水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恰好生成NH4Cl,此时水电离的c(H+)达到最大(图中c点);继续加入HCl,盐酸电离的H+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的c(H+)又逐渐减小;据此分析。 【详解】 A. 常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1mol/L,氨水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电离,则溶液 10?14中c(H)=10mol/L,c(OH)=?11mol/L=10-3mol/L, 10+ -11 - Ka= ?cNH4ncOH????c?NH3nH2O??=10?3?10?3mol/L=1?10-5mol/L,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0.1B.a、b之间的任意一点,水电离的c(H+)<1×10-7mol/L,溶液都呈碱性,则c(H+) C.根据图知,c点水电离的H+达到最大,溶液中溶质为NH4Cl,NH4+水解溶液呈酸性,溶液中c(H+)>10-7mol/L,c(OH-)<10-7mol/L,结合电荷守恒得: c(NH4+) D. 根据上述分析,d点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7mol/L,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HCl,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9.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常含有少量H2S。一种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天然气脱硫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硫过程中Fe2(SO4)3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CH4是天然气脱硫过程的催化剂 C.脱硫过程需不断补充FeSO4 D.整个脱硫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H2S):n(O2)=2: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脱硫过程中Fe2(SO4)3与H2S发生反应:Fe2(SO4)3+H2S=2FeSO4+H2SO4+S↓,然后发生反应: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总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可见脱硫过程中由于反应产生水,使Fe2(SO4)3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因此溶液的pH逐渐增大,A错误; B. CH4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因此不是天然气脱硫过程的催化剂,B错误; C. 脱硫过程反应产生中间产物FeSO4,FeSO4的物质的量不变,后该物质又反应消耗,因此不需补充FeSO4,C错误; D. 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Fe2(SO4)3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总方程式为2H2S+O2=2S↓+2H2O,故参加反应的 n(H2S):n(O2)=2: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b、c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 C.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烃,把生成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 A.装置b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装置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较少,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B正确; C.装置c中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生成CO2使d中溶液变浑浊,所以d中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C错误;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后面装置中的液体就不会因为温度下降压强变化而产生倒吸,D正确; 答案选C。 11.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实验操作 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C 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现象 无白色沉淀出现 无明显现象 结论 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