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石化长治市分公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要坚持“以能为本,能级匹配”的原则。国有石油企业要以一种动态的观念来考虑人员与岗位的匹配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得人才的能级水平和岗位能级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根据新的变化,不断调适原有的人岗匹配模式,促成合理的人才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人力资源是石油企业最宝贵的资本,既是被开发的对象,更是开发使用其他资源最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力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出发,并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来研究和制定科学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石油企业才能做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建立现代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力资源引进、开发、使用的方方面面,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通过对中国石化长治市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和改革实践具体调查了解和切身体验,深深感受到国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思维和原有做法,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吸收引进先进理念与机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更为清醒认识到,在原有国有商业企业基础上建立现代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扎扎实实通过不断努力进取和改革实践,才能逐步形成适应大环境要求的相应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实掌握企业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前提下,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在针对性的科学制定改革的方案,并就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合理配制使用人力资源和加大引进开发人力资源力度等主要途径入手,稳步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当说,这不仅是中国石化长治市分公司也是国有商业企业建立现代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当遵循的发展走向。只要国有商业企业最终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会立足国内而且会走向世界。
17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给予我学习机会,衷心感谢所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特别感谢我们的班主任韩月琴老师,论文指导老师纪新华老师,及全体同学给予我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侯梅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视角[J]商场现代4%,2006,(9): 278-279.
[2]李晶.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9):55-56.
[3]刘建磊.对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大家谈,2004,(2):45-46.
[4]马敬朝.新时期国有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中国人才,2007,(3): 69-70.
[5]石忠昭.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7,(6): 65-67.
[6]熊国明.何松彪.中石化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 145—146.
[7]张卿.建立起油田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石化,2004.(3):69-70.
[8]周荣华.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12):63-64.
[9]朱业宏.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初探m.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9): 145-147.
[10]孙光喜.入世初期石油企业人才培训途径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
18
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报,2002(6).
[11]郝宪秀.完善石油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12]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企业与教育[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3]乔文朋.关于石油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几点看法[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3).( Www.Zhlzw.Com )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