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文学教案
面具、木偶戏之类的民间传统形式。
总之,当《艾丽丝漫游境记》这类作品已不可挽回地失落读者时、《木偶奇遇记》却大踏步地走向孩子们的世界,尤其走向了第三世界国家孩子们的世界。 (四)林格伦
1作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瑞典文学,是瑞典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标志之一就是幼儿文学的繁荣昌盛。首先是林格伦因创造了“长补袜子皮皮”的形象而一举成名,从此她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一生为孩子写作,计有童话八十余部,小说及其他作品百余部。其中最为小读者喜爱的是《长补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等。
林格伦生长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20年代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求学,主修秘书课程,毕业后担任过速记员,秘书和教师。1949年——1970年在一家幼儿读物出版社任总编辑,70年代后即以幼儿文学创作为主。在60年代就已经在世界幼儿文学中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20世纪幼儿文学的杰出代表。
由于林格伦在幼儿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她先后获得多种国际和国内幼儿文学奖。因为她在幼儿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2002年林去世时,瑞典政府还为她举办了一个童话式的葬礼。 2林格伦主要代表作评述 A《长袜子皮皮》
一位小姑娘富得像一位财神,壮得像一匹马,一个人住一栋房子,生活完全自理,不去学校上学,与警察开玩笑,花钱买糖果分发给所有的孩子——她就是长袜子皮皮!瑞典最负盛名的幼儿文学作家林格伦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长袜子皮皮》,
B思考:皮皮的形象特点
皮皮是一个惹爱喜爱的童话人物。
她力大无比 ,风趣诙谐。例:双手可以举起一匹马。见P3-5 能对
付发疯的公牛。 见P80-81
她富于正义感,帮助弱小者:(具有一种勇敢的可贵的品质)例:当皮
皮与汤米、安尼正找东西大王的游戏时,看到五个孩子欺负一个孩子时,她见义勇为,见P23-27:
她热情善良,乐于肋人:例:玩找东西游戏,悄悄放东西在树洞里,以
安慰总找不到东西 安妮。见P19-23,27-28
皮皮的见义勇为、热情善良和乐于助人,表现着皮皮作为一个幼儿尚未被混浊的世界污染的单纯、可爱的生命内涵。
在她身上尽情地展示着孩童气——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所具有的爱玩、爱
闹、淘气的特点。 例1:她自己管理自己,睡觉时脚在枕头上,头在被子里,曰:可以自由地扭脚玩。 例2: 请安妮、汤米来作客时煎饼 P10-12;打扫厨房卫生 P72-73;爱吹牛但又诚实,吹完牛后马上又自我检查:如埃及人倒着走路P8、9、;阿根廷学校不上课P55-56;在中国的上海看见一个人的耳朵大得可以当雨披用 P59-63;她淘气,捉弄警察P31-39,到学校不好好上学P4 4-54; 捉弄小偷 P102-114等。
从上述种种有关皮皮的故事可以看出皮皮在任何时侯都是快乐的,在任
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快乐。作品中的皮皮统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她有一种能控制任何场面的能力。不顾及一切禁律,做着一切她想做的事,包括反对当时瑞典市民的庸俗的习俗和呆板的教育制度,林格伦以为,这种野性,这种狂放,正是孩子正常天性的外观。这一形象之所以令小读者难忘,在于作者借这一童话人物表现着幼儿内心深处的渴望。
皮皮的形象意义:
林格伦在塑造的皮皮形象时并没有明确的要说明点什么的理念,但这一形 象的成功,在客观上具备了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作品因为塑造了皮皮这样一个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形象而拓展了童话的 艺术空间。
这部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幼儿的最真实最客观,最独特的认识:幼儿就是幼儿,幼儿就是时时释放着自身狂野天性的实实在在的个体。尊重幼儿,就不能忽视,不能否认幼儿的天性。
第二,为读者和理论研究者带来了“童话的陌生化”。皮皮的新奇独特在童话世界形成了一个“陌生化”形象。她既不同于贵族化的童话形象中对美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求(如安徒生的童话),或以荒诞夸张表现幼儿的幻想(如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也有别于贫民化顽童形象的教育性(如科洛迪的《木偶奇偶记》),而是一个借童话形象释放幼儿内心狂野,表现幼儿真实天性
的形象。
3简要介绍《小飞人卡尔松》
这部童话写的是斯德哥尔摩一普通人家最小的孩子小家伙斯万特斯万物松和他的伙伴卡尔松的种种趣事。七岁的小家伙是全家宠爱的人,但因为无人做伴,他过得并不快乐。一天,一个奇异的朋友——小飞人卡尔松闯入了他的生活。这是一个长相和常人无异但是会飞的小胖子。他住在小家伙家的屋顶上。他的肚子上有一颗按钮按钮一按,他背上和长着的螺旋桨就会呜呜转动,于是人就飞了起来。卡尔松满脑都是淘气玩耍的点子,还常常自以为是,说自己什么都是天下第一。
卡尔松让小家伙经历了种种意想不一到的趣事,体验了不少创造的欢乐与破坏的忧愁。有了卡尔松这个天下第一的伙伴,小家伙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他平凡的生活充满神奇的色彩。
卡尔松就是这样一个任性、调皮、只求玩得热闹、玩得痛快、玩得尽兴,
没有什么道德感,没有什么责任感,心中却充满狡智的小无赖型人物。
总结:林格伦用“皮皮”和“卡尔松”这两个系列,使传统教育忽视幼儿天性发展,不能满足幼儿生命多方面需求的缺陷得到弥补。当然,这两个形象都不是给学校教育进行文学补充,而是从张扬童心,张扬个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从释放幼儿郁积于心中的压抑情绪方面贴近幼儿的心灵,为渴望欢乐自由的幼儿构筑他们企盼中的乐园。这就使童话文体在20世纪中期广受世人瞩目,童话的人物画廊里,连续增添了两个创意鲜明的形象。恰恰就是这一点而言,林格伦的童话创立了一种文学的新品格,她用自己的作品为幼儿文学的艺术表现开拓了新的疆域,新的空间。 4林格伦的创作特色。
(1)、塑造幼儿形象,表现幼儿的天性
(2)、幻想与现实结合,神奇的虚构与眼前的真实结合。 (3)、结构上形成以游戏场面连缀而成的板块式结构。
小结:林格伦之所以在其童话和小说中能塑造皮皮、卡尔松等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淘气幼儿形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作者心中,有一个永存的童年。她说:“亏得我心灵中活着一个童年的我自己,我才能为孩子们创作到现在。”“我总是让我心中的孩子生活得快活”。
(五)、达尔及其童话
罗尔德.达尔(1916-1990)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但他的创作是在美国开始的。达尔生于英国南威尔斯格拉摩根部郡的兰达夫。他的父母都是挪威人。达尔小时在公立莱普通顿学校接受教育,有趣的是,达尔在学校的课程中,作文总是丙等,所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作家。简介他人生经历。
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达尔作品的中文版共计12种,这些作品中的大多数都拍成了电影或动画片,其中尤以《女巫》一书在中国的影响最大。 (1)《巧克力工厂的秘密》
这部童话的现实成分,作家的幻想成分,作家妙用民间文学的成分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它几乎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一个童话缩影——人们有富有穷、为了做生意善于想巧点子、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等等。然而作家又写出了人类的共性(人性中的善良、精明、诚实、自私、),写出发了全人类都可接受的东西,也找到了童话能在全世界通行的秘诀。
这部作品的解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
其一,奇。作品的想象奇特而诱人。查理在巧克力工厂的见闻奇——奇
妙的车间,奇妙的制作程序、奇妙的制糖人(奥伦柏小矮人)、奇怪的旺卡先生等。而巧克力工厂的种种奇境并不是哪种魔法宝物,而是高度机械化与自动化所造成,就此而言,它很象一部科幻故事,让人充分感受到当今生产和生活的气息。然而,作品种种强烈的幻想与极度的夸张的笔法又使我们确信,这是一部童话。
其二、以新巧的构思,营构明快多变,富于夸张的故事情节。eg:巧克
力工厂中的经历见闻(结合作品)
其三、在体味幼儿心理,善于描写了常见的各种孩子的长短在孩子们神往的巧克力天地中,让有贪吃、任性、看电视过度、缺乏规距等不良习惯的孩子都遭到劫难,从而自然引出严肃的生活道理:应当像查理一样培养起良好的习惯。正是由于这部童话正确、鲜明的褒贬态度,其教育内涵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2)《女巫》
《女巫》出版当年被授予“白面包奖”。评委在所给予的评语中评价
此书是“谐谑、机智。既趣味十足又使人惊震不已,是一部地道意义上的幼儿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