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组长知识竞赛试题
员工考核表、班组业绩考核表;5)检查表:目视管理检查表、点检检查表。
37、什么是班组经济核算?
答:班组经济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是按照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运用算账的方法,以货币、实物、劳动工时为核算指标,记录、计算、分析、比较、控制班组活动,借以控制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38、班组经济核算的作用?
答:(1)指导经济活动。 (2)落实经济责任。(3)提高经济效益。 (4)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
39、班组经济核算可分解为那几个指标?
答:产量指标,可采用实物、劳动工时、计划价格和产量计划完成率计算;质量指标,可以采用等级品率、合格品率、废品率、返修品率等指标形式反映;材料消耗指标。可以采用材料耗用数量、耗用金额表示,也可用材料利用率等相对数表示;工时指标。包括工时利用率和出勤率等;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指标。是指用相对数表示的指标;成本降低指标。这是综合性指标。一般只包括班组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和支出的费用,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用。
40、班组经济核算制度内容包括那些?
答:包括:材料、工具的领、退、保管制度;考勤和劳动组织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质量检验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评比奖励制度等。为了便于执行上述各项制度,各班组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各种实施细则和有关补充规定。
41、什么是原始记录?
答:原始记录是班组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建立岗位责任制,计算各种统计指标,核算产品成本,编制统计、财务报表的重要依据。
42、班组原始记录应包括那些种类和内容?
答:1)产品生产方面: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进度、产量、品种、质量等方面的记录; 2)劳动方面:包括员工的基本情况、员工变动、考勤及工时利用等方面的原始记录;3)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包括设备的增减、运转、利用、维修、完好情况和事故等方面的原始记录;4)原材料方面: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收入、拨出、领用、消耗、利用等方面的原始记录;5)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包括技术革新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实现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43、对班组原始记录有哪些要求?
答:1)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原始记录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水平。2)必须从全局出发,使原始记录的设置,能同时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统一组织经济核算工作。3)必须从便于工人参加管理出发。在设计原始记录的表式、项目时,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利手工人群众填写和综合;4)必须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44、什么是班组节约额核算? 答:班组节约额核算,是对班组各种生产费用与定额指标相比下降的额度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45、班组节约额核算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产品产量增减。计算产品产量增减引起的节约金额或浪费金额,其计算公式是:
节约额/浪费额=(实际产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费用
2)材料单耗升降。计算材料单耗升降引起的节约金额或浪费金额,其计算公式是:
节约额/浪费额=(实际单耗-计划单耗)×实际产量×材料市场价格
3)工时利用指标升降。计算工时利用节约金额或浪费金额,其计算公式是: 节约额/浪费额=(实际工时-定的工时)×每工时平均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费用
46、什么是班组经济活动分析
答:班组经济活动分析,是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核算资料,对班组的生产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使班组经济活动有方向、有目的、有未来,以促进班组经济效益的提高。
47、班组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答:1)生产分析。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数量的完成情况分析;2)劳动分析。主要包括生产组织状况,出勤率及工时利用率等指标的分析;3)原材料、燃料、动力分析。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设备运行情况,技术工艺流程分析;4)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的分析。
48、班组经济活动分析步骤是什么?
答:首先,制定计划,拟出提纲;其次,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再次,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最后,写出报告,提出措施。
49、什么是班组长的成本费用管理
答:班组长对本班组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是通过计划、预算、核算、分析和控制等方法,来实现降低消耗、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和增加企业和员工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50、班组防范浪费的方法有哪些?
答:1)减少拖延成本。2)减少管理失误成本。3)降低隐性成本。 51、隐性成本对企业的危害作用具有那些特点?
答:首先,它具有的隐蔽性,正是因为太隐蔽,事情能否发生,以及怎样发生都不确定,所以更难认识、辨识;其次,隐性成本具有放大作用。比如,今天省下10块钱没有更换旧电线,也许明天就会着火,造成数十万元的损失;再次,隐性成本还具有爆发性,积累量越大,爆发性越强,危害也就越大。
52、什么是安全管理?
答:安全管理是综合了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寻找事故可能发生的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改善或消除危险,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预防事故的发生。也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53、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
54、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是什么?
答: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55、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那些工作
答: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
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2)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3)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
56、什么是事故?
答: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57、什么是危险? 答:指系统中存在的,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比如,在有火灾隐患的情况下,若进行动火作业,就可能导致伤害甚至人员死亡,这种后果是我们不能承受的,这就是危险。
58、什么是危害?
答:一般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也可理解为危险源,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品等。
59、什么是危险因素
答: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而有害因素一般指,能影响人的健康或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60、班组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应注意的事项及评价范围?
答: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应注意应急设备、设施的配置是否能够满足应急突发事件响应的需求,这些设备是否处于使用状态。班组的风险辨识应主要围绕工作的环境和活动进行,主要是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和物存在的环境。
61、什么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答: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造成伍的不安全状态可能是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
62、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答: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63、什么是风险评价?
答:是指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危险等于事故发生的频率与事故后果的严重度的乘积。
64、班组绩效考核步骤?
答:绩效管理的流程,包括目标设定、员工认同、实施与监控、考核以及考核之后的兑现奖惩。班组长进行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确定工作目标(即明确工作本身的要求),班组长应和班组成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利用绩效评估工具,将班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绩效和工作标准进行比较;再次,提供反馈,工作绩效评估通常要求有一次或数次的反馈,在这期间,班组长应与下属进行全面、高效的沟通与交流,为了促进员工的发展,有时候需要班组长制定必要的人力开发计划。
65、班组绩效考核的目的?
答:通过班组绩效考核确认员工的绩效达成水平,决定奖惩、奖金分配、提薪、调职、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对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奖惩或待遇调整,
可以激励班组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
66、班组长如何正确认识班组绩效考核?
答:作为班组长,一定要认识到:奖惩只是强化考核功能的手段,调整待遇是对员工价值不断开发的再确认,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班组长应明确班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针对班组员工的,更是针对班组长的,其原因在于:班组绩效考核是班组长不可推卸的责任,班组员工的绩效就是班组长的绩效;认真组织考核不仅是班组长对自身、对班组员工、对组织的负责精神,也反映了班组长的工作态度。
67、班组现场管理八大生产要素是什么?
答:班组现场管理八大生产要素,即: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能源、信息和时间。
68、定置管理的根本宗旨是追求人、物、场所最佳结合
69、定置管理,是指物品、场所、人必须严格地按科学的位置固定 70、定置管理设计原则是: (一)整体性与相关性 (二)适应性与灵活性
(三)最大的操作/进出方便和最小的不愉快 (四)最短的运输距离和最少的装卸次数 (五)切实的安全和防护保障
(六)单一流向和看得见的搬运路线 (七)最少的改进费用和统一标准
71、通常情况下,人、物、场所各有哪三种状态? 即最佳状态、良好状态、较差状态
72、信息管理包括人际信息和生产信息两个方面。 73、什么是“清扫”?
清扫是和灰尘作斗争,将工作场所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清洁、靓丽,从而为员工和顾客打造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
清扫不是额外负担,它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所有岗位都要做的工作,清扫是要用心来做的。
74、清洁的内容包括三个要素,即干净、高效、安全。 75、清洁状态具体包括:地面的清洁;窗户和墙壁的清洁;操作台上的清洁;工具和工装的清洁;设备的清洁;货架和放置物品处的清洁。
76、安全的目的 是什么?
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保证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建立系统的安全体制;减少经济损失。
77、6S管理是什么?
答: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78、6S管理的功能是什么?
答:6S是一种行动,藉活动来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品质,从而改变公司的管理水准。6S是最佳推销员,是节约专家,是安全保障,能推动标准化的施行,形成满意的工作环境。
79、看板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1、传递情报,统一认识2、帮助管理,防微杜渐3、强势宣导,形成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