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调研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4.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 s1 移到 s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物质 熔点/℃ 沸点℃ 铁 1535 2750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钨 3410 5927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用金属钨制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在河源地区可以用酒糟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8.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10.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把门窗关好 D.在教室周围植树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则甲、乙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___,密度之比ρ
甲
:ρ
乙
=_____。则此时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分別截去相同的体
积,它们剩余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m甲′____m乙′(选填“>”“<”“=”)。
12.为了应对客流高峰从1月10号开始泉州动车站的”刷脸进站”系统正式启用。如图,在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摄像头,摄像头会抓取旅客验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然后自动放行。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为了能清晰成像,机器会发出光线照在人脸上,这是利用光的______增强人脸的亮度。
1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
14.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真实的跑步时间________(多/少)________秒(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______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米/秒。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7.8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三、计算题
17.“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
。
,再把壶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65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18.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这一点,可以粗略测量人到山崖的距离。小峰面对山崖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他离山崖有多远?这种方法不能在太空中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四、实验题
19.小温和小宁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闻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______。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己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4)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
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水面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
(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