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9:37:15

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琙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这就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情况很不乐观。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

旨在改变这一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凹大江河形成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伓的总体布局。目前,东、中线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直抵天津;一路向东,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出水,沿豫西过长江、淮河,经黄淮海平原,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一路北上。西线工程拟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至青、甘、宁、蒙、陕、晋等地,旨在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为黄河上游补水。

南水北调工程纵横大半个中国,穿越数个地形地貌【甲】(大相径庭/沧海桑田)的省区市,保障一江清流北上,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这些难题中,以中线工程穿越黄河为最。其隧洞施工可以比喻为“牙膏里打洞”,这是因为施工地段为非饱和性土壤。工程技术人员【乙】(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采用了简易盾构法和高压注浆法,也就是以镶嵌式方法先建立支撑结构和固化结构,再通过注浆让土壤变硬,使隧洞施工变为了可能。沿线各省市出台规划,制定标准,力保一渠清水。如山

东省内造纸厂由70多家减少到10多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62%;江苏沿线关停化工企业800多家。

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叉一块“硬骨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因工程需要,丹江口大坝坝顶必须由原来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风浪线172米,这就意味水库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居住在水库扩容区的居民不仅面临异地搬迁的现实,而且还有一部分人,面临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区涉及的移民超过34万人。在相关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库区移民顺利建立新的家园,很多以搬迁为契机走出了新的生活道路,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新时代的治水方针。未来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南水北调工程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取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9.30)

材料二

2018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四周年的纪念日。

“南水北调每年都在提质增效。”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说,东线工程连续5年圆满完成调水任务,其中累计调水到山东30.6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调水到山东达10.88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増加22%。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459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191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原计划调水57.8亿立方米,实际完成调水计划的129%,比上一年度又有大幅度增加。

“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

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任,近年水库蓄水量不及库容总量的1/3。“南水”进京后,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的水,至2018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北调的“南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北80个市县用上“南水”,沧州主城区“南水”供应比例已达100%,4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同时,多地区利用“南水”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其中北京潮白河水源地回补范围达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

称的活体桃花水母,活跃在丹江口库区的鸟类已多达40余种。中线焦作城区段总干渠试水后,已多次发现珍贵的水鸟品种。许多少见的植物也重新再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和谐画面成为现代都市一景。

再看“南水”的源头地区,江苏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10.7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140亿立方米。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以一曲《卜算子》道出了绵绵不绝的相思。斗转星移,千年后的今天,滔滔的长江依然滚滚东入海,但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丹江口水庠向北进发,穿越中原大地,直抵燕山脚下;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扬州出发,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直抵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不仅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流润中华广袤的土地,让南北方“共饮长江水”成为现实。这昭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地区人民休戚相关、命运相通。

(取材于许安强、贺军、毕淑娟的文章)

1. 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一”甲乙两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相径庭 因陋就简 C. 大相径庭 因地制宜

B. 沧海桑田 因地制宜 D. 沧海桑田 因陋就简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2. 根据《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依据的一项是( )

A. 全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相较于北方区和西北区,南方区和西南区水资源总量比重较大。 B. 相较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北方区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单位面积耕地的水资源占有量较少。 C. 西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和耕地面积比重均小于水资源总量比重,水资源占有量相对富余。 D. 西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与GDP比重都比较小,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 3.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以“四横三纵”

主体,东、中、西三线沟通四大江河,纵横大半个中国。

B.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南水”经隧洞穿过黄河,一路向北,主要造福山东地区。

C.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省市严控污染排放,保障水质.是“系统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 D. 库区移民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建立了新家园,很多人以此为契机改善了生活状况。 的一项是( ) 4.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的理解,不正确...A. 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 C. 有效回补用水地区地下水

B. 提升用水地区自来水水质 D. 改善沿线地区的自然生态

的。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5. 材料二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二,谈谈这样说的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香山雪游记 王衡

余以前岁游真觉寺,订雪盟,比连日雪,乃鼓舞周季良,同客尤伯固等游焉。

甫出门,雪又弥甚,遂遣童子归,将幞被来,而止饭真觉寺。饭已,循堤行,则黄日已逗云影中。远.近诸山黛白错,而东一山受晡日,色独烂如丹霞,惊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矣,赖夹道积雪奕奕道.余行。

俄而,星见天井,山僧报晓霁。急起,则千峰一雪,冻云颓倚山头,如醉玉人。乃将诸子涉环翠亭,雪径深二尺许,从者几以双趺[2]印之。觞数行,转而憩于碧云,之余公墓平台,坐林峦中,眺雪颇胜。已,.乃从旧道归,则昨日之丝者茧,环者化为玦矣。

因相与错叙其胜。今雪氆毸[3]款舞,且倦且骄;旧雪晶明,灏溔[4]积矣。试从卑望高,仰面不见山;若.登高临远,则如身在净界,视大千沙砾,皆净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树密,其印沙如鸟篆,其附城郭若鱼丽[5]。其幕红寺,衬落叶,俄浅绛,俄又淡黄,种种作态可喜。至于寒雁空横,素凫旅坐,暗泉界响,老松低枝,枯芦有声,村火斜岀,于是间更有深致。吾曹戴高檐帽,披貂衫,奔车鞭蹇,争相指盼,以为山林入吾画图,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画图中人耶? .

季良叫曰:“此致佳,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余曰:“噫嘻!子欲得雪之不消者,则为玉,为盐,为.絮,为练,种有几似矣,而实非。”傍一客应曰:¨然。雪则何必不消,顾吾辈雅善消雪,彼热肺肠子封帘.守户者,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余曰:“毋!人各有适。子以徽之舟为至矣乎?则风不出、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顾谓伯固子弟图之,余姑为之记。时万历庚寅阳月六日也。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琙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这就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情况很不乐观。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 旨在改变这一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凹大江河形成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伓的总体布局。目前,东、中线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