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 图文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学 科 教 师 课题名称 数学 姚蕾 年 级 单 位 五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课 泗县瓦坊乡中心学校 找最大公因数 学情分析: 本班有48名同学,男生30名,女生18名.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在经济,智力各方面差异很大.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中第77 页至 78页 《找最大公因数》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 12 和 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根据《课标》的要求,求最大公因数时两个数仅限于 100 以内的数,本节课,为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讨论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游戏导入。抽取本1.手中卡片是12,18游戏因素巧妙结合,节课幸运之星,请手中卡片是12,18分别站在我左手边和右手边,分别请12.18因数的同学站在12.18的旁边。 2.引导学生质疑:18的旁边怎么只剩下9和18了? 1.2.3.4的同学为分别站在讲台的左手边和右手边,12.18因数的同学站在12.18的旁边。 2.观察并思考。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以玩为教学载体,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1.2.3.4的同学跑来跑去,说明1.2.3.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什么跑来跑去?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合作探究。(16分钟) 1.引导学生如何记录刚才的游戏过程。 2.给各自的记录方式起个名字。 3.介绍列举法,筛选法,集合表示法(又叫韦恩图)。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课件出示教材78页练一练1.2题。 1.独立思考。 2.引导同桌交流。 3.师生共同总结,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存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和互质关系时,如何快速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并展示各组的记录表方式。 2.介绍总结的记录方式,并给自己的记录方式起个名字。 3.总结: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数,从而引出公因数的概念。 1.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归纳总结公因数的表示方法,教师适时指导介绍。 2.学生发现总结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延伸,再次体会。(10分钟) 四、巩固练习,提升能力。(5分钟)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独立思考:如何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学一个数的因数? 习,巩固练习,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得出结论:使用列举法,集合法表示。 课件出示教材78页第31. 独立思考,发现这学生思维是伴随着问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互质关系。 2.小组内实际操作,探究问题答案,得出结论。 题情境产生的情感、动机、调动过去有关经验和记忆,激活思维、拓展思维、提升思维,并学以致用。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了解韦恩图,谈自己 容。 本节课的收获。 2.介绍韦恩图。 3.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是: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分层作业设计 1、找出16和20的所有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2、写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8596 12710183、学校组织了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合唱队,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 单位:泗县瓦坊乡中心学校 姓名:姚蕾 日期:2017.11.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