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既有线200-250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部铁运[2007]44号 作组织

《既有线200-250kmh线桥设备维修规则》部铁运[2007]44号 作组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4:19:55

试验评估。

第9.3.10条 隧道出现仰拱或铺底冒水、下沉、上凸,边墙、拱部掉块,以及整体道床混凝土裂缝、错台等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限速措施,并立即进行整治、加固或改筑。

第9.3.11条 除《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规定外,综合维修工作还应包括:

1.梁端横向位移的限位装置的修理; 2.梁缝止水装置修理或更换;

3.混凝土梁横隔板裂缝整治、掉块和露筋修补;

4.桥上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和凸形挡台外露部分裂缝修补; 5.及时修复桥梁限高防护架。

第9.3.12条 除《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规定外,经常保养工作还应包括:

1.梁端横向位移的限位装置复位; 2.梁缝止水装置的清理。

第十章 路基设备维修

第一节 路基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第10.1.l条 路基设备应满足轨道稳定性、平顺性的要求,及时消除路基病害,加强路基基床,改善路桥、路涵过渡段及新老路基拨接处路基状态,做好路基排水和边坡防护工作,提高路基抵抗长期连续强降雨、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能力。对软土地基沉降尚未稳定的路段还应进行地基加固。 第10.1.2条 路基基床分为表层和底层。基床范围取设计标准道床底面以下。时速200 km区段,基床厚度2.5 m,其中表层为0.6 m、底层为1.9 m;时速250 km区段,基床厚度3.0 m,其中表层为0.7m、底层为2.3 m。基床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69.路基基床分为表层和底层。(√)

270.时速200 km区段,基床厚度2.5 m,其中表层为0.6 m、底层为

第 45 页 共 62 页

1.9 m。(√)

271.时速250 km区段,基床厚度3.0 m,其中表层为0.7m、底层为2.3 m。(√)

272.基床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的基床结构应满足表10.1.2的要求。当基床结构不符合要求,但路基稳定、土质良好、无病害,且经实车运行测试换算到中—活载的路基面动变形较小时,可不作基床加固。有条件时应首先对基床进行隔水封闭。路基面动变形的限值应根据状态良好的同类型基床结构路基的测试值来确定,一般不宜大于1 mm。

既有路基基床要求 表10.1.2 填料 层 细粒土 位 压实指标 表 压实系数Kh ≥O.91 层 相对密度Dr — 基本承载力 粉砂外 砂类土 — 砾石和 碎石类 — 基 床 结 构 ≥O.75 ≥O.75 0≥0.18MPa σ底 层 压实系数Kh ≥O.89 相对密度Dr 基本承载力 — — ≥0.7 — ≥0.7 σ0≥0.15MPa

第l0.1.3条 200 km/h区段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0m,250 km/h区段应不小于1.2 m。路基应有足够的断面宽度保持其稳定性,尤其曲线地段路基面的加宽值应满足列车运行速度所对应的设计标准。路基断面不足者应及时进行帮宽改造,路堤进行帮宽改造时,所用填料的渗水性不应低于既有路堤填料,结合现场选用A、B组及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或C组改良填料。路堤浸水部位应采用渗水土填料。

276.200 km/h区段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0m。(√) 277.250 km/h区段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 m。(×)

第 46 页 共 62 页

如采用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路肩墙加宽、加高路肩时,可采用其断面尺寸根据计算确定,并保证路基面及基床横向排水畅通。路肩墙顶面与轨枕底的高差应不小于O.4 m。片石路肩墙,位于基床面以下部分应采用浆砌片石(每隔O.5 m留一个泄水孔),位于基床面以上部分采用干砌片石(侧面勾缝,排水面至以上0.1 m内留空缝),顶面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路肩应经常保持干燥、平整、无积水、无大草。

第10.1.4条 加强路基设备的检测评定,做好预测和分析工作,及时预防和消除路基病害。路基基床检查宜根据日常养护状态,结合探地雷达等物探方法检测、历年轨检资料分析及地面勘察,将路基划分为一定特征的区段,选取各特征的代表性路段作详细的勘察和动态测试。路基动态测试以动变形为主。

在提速之前应对路基状况作全面的调查。运营初期2年内,每半年应对重点监控路段采用探地雷达等检测手段连续检查路基基床状态,之后每年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

第l0.1.5条 对于新建和改建的路基,为防止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基及过渡段路基发生过大沉降变形,应加强检查与观测工作。200 km/h区段一般地段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 cm,过渡段不应大于8 c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4cm/年;250km/h区段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0 cm,过渡段不应大于5cm,沉降速率不应大于3cm/年。 第l0.1.6条 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路堤与路堑以及土质、软岩和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应进行加固。既有路桥和路涵过渡段,过渡段加固长度应按下式确定,但路桥过渡段长度不得小于20 m、路涵过渡段长度不得低于15 m:

L=2h+A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a——桥台或涵洞高度(m);

A——常数,桥取5 m,涵洞取2 m。

涵洞顶至轨底的高度大于等于1.2 m时一般可不处理,但影响轨道平顺性的过渡段应进行加固。

第l0.1.7条 应加强新老路基拨接、涵洞接长等地段的观测,对不均匀沉降大、变化快和轨道状态不良的地段应进行加固。 第l0.1.8条 路基本体加固处理应根据土质等具体情况,采用换填、注浆、封闭、挤密桩、搅拌桩、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及土质改良和排水以及抬道等处理方式。

第10.1.9条 应完善路基排水系统,水沟应与桥、涵、 车站排

第 47 页 共 62 页

水系统及其他排灌系统衔接,保证排水设施状态完好、排水通畅。 路基排水系统应做到沟沟相连、沟涵(桥)相通,并经常清理、整修,保持不堵不淤、不渗不漏、不冲刷、流水畅通的良好状态。 既有路基排水设施应及时根据路基各部分的排水面积、表面形状、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和气候等变化,对路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两线路基面相连、不等高时,应设置排水设施,保证路基面不积水。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易产生冻害地段,应对基床部分采取防水或防冻害措施。路基上不应存在冻害,产生的冻害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治处理。

站场路基存在积水时,应设置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 第10.1.10条 路堤边坡和易风化的软质岩、强风化或构造破碎的硬质岩以及土质路堑(含碎石土、卵石土等地层)的边坡坡面(含边坡平台、侧沟平台),均应进行防护或加固。

坡面防护类型应根据填料及岩土性质、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及边坡高度等因素确定。填料及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同时宜设置带排水槽的拱形骨架。

第10.1.1l条 在路肩设置电务信号基础及转辙机基础时,必须进行结构设计,采取措施确保路基面及基床的排水通畅,必要时可将此类基础设在桩上,以防止基床病害的发生。

电缆沟槽一般应从路堤坡脚外或路堑顶外通过。电缆沿路堤脚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2 m以外(困难条件下为l m);沿路堑顶部埋设时,应在堑顶边天沟2m以外,无天沟时应在堑顶5 m以外。特殊条件下,电缆沟槽需在路肩或路堤边坡上通过时,应进行径路结构设计(即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施,保证路基完整、稳定)和施工设计。

第 48 页 共 62 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试验评估。 第9.3.10条 隧道出现仰拱或铺底冒水、下沉、上凸,边墙、拱部掉块,以及整体道床混凝土裂缝、错台等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限速措施,并立即进行整治、加固或改筑。 第9.3.11条 除《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规定外,综合维修工作还应包括: 1.梁端横向位移的限位装置的修理; 2.梁缝止水装置修理或更换; 3.混凝土梁横隔板裂缝整治、掉块和露筋修补; 4.桥上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和凸形挡台外露部分裂缝修补; 5.及时修复桥梁限高防护架。 第9.3.12条 除《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规定外,经常保养工作还应包括: 1.梁端横向位移的限位装置复位; 2.梁缝止水装置的清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