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血液学复习题

血液学复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5:19:21

24.骨髓红系明显增多,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25.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直接而可靠的方法

A.骨髓铁染色B.血清铁蛋白降低 C.血清铁降低 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E.总铁结合力增高 26.估计体内骨髓铁贮存状态最敏感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转铁蛋白饱和度 E.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27.女性,30岁,头昏、乏力半年,面色苍白。检验:红细胞2.8×10/L,血红蛋白62g/L,MCV 70fl,MCH 23pg,MCHC 0.28,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示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血清铁蛋白11μg/L,血清叶酸7.1nmol/L,血清维生素B12 105pmol/L。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8.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的总量是

A.1~2g B.2~3g C.3~5g D.6~7g E.7~8g 29.能促进铁吸收的物质是

A.咖啡 B.茶叶 C.碳酸盐 D.维生素C E.草酸 30.人体内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铁蛋白 B.血红蛋白铁 C.肌红蛋白铁 D.含铁血黄素 E.易变池铁 31.下列人群对铁需求量最大的是

A.正常成年男性 B.有月经妇女 C.无月经妇女 D.婴儿 E.孕妇 32.血色病由以下哪种情况引起

A.叶酸缺乏 B.维生素B12缺乏 C.铁缺乏 D.铁过多 E.G-6-PD缺乏 33.引起成人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摄入减少 B.胃酸缺乏 C.慢性失血 D.胃大部切除术 E.需要量增加 34.血清铁增高、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减低、铁蛋白增高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慢性感染性贫血 35.血清铁减低见于

A.慢性失血 B.感染 C.反复输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慢性溶血 (一)名词解释

1.总铁结合力 指血清中运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实际反映血清中运铁蛋白的水平。

2.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

3.血清铁 指血清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是测定机体铁含量的一种方法(五)简答题 1.简述缺铁性贫血铁代谢的实验室检查。 2.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3.简述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铁代谢检查项目及各自变化。 4.简述铁代谢检测指标。 5.人体内铁是如何分布的?

6.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血象、骨髓象特点。 (五)简答题

1.缺铁性贫血贮铁缺乏期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铁染色正常。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生成期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较红细胞生成明显降低,总铁结合力明显增高。

2.缺铁性贫血(符合①和②~⑧中任何两条以上可诊断):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低色素表现;②有确切的

17

12

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③骨髓铁染色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④血清铁(SI)<10.7μ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44μmol/L;⑤转铁蛋白饱和度(TS)<0.15;⑥血清铁蛋白(SF)<14μg/L;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 (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 (全血)或FEP/Hb>4.5μg/gHb;⑧铁剂治疗有效。

3.在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14μg/L;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减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可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

4.铁代谢有关检查有:①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直接可靠的方法。②血清铁蛋白(SP),能准确反映体内储铁情况。③红细胞碱性铁蛋白(EF),与铁粒幼红细胞呈良好平行关系。④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同时测定对缺铁性贫血、慢性贫血、其他储铁增多的贫血有鉴别价值。⑤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缺铁性贫血时增高,国外采用sTfR>8mg/L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铁缺乏可使红细胞FEP蓄积,FEP的量可间接反映铁的缺乏。⑦红细胞寿命检查,缺铁时红细胞寿命缩短。⑧铁动力学检查,缺铁时患者对铁利用率加快。

5.人体内铁可分为血红蛋白铁、储存铁、肌红蛋白铁、易变池铁、组织铁和转运铁。

6.(1)血象:轻度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可在参考区间范围内,血红蛋白可降低,往往呈正色素正细胞性或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此时常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RDW增大。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则呈现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异形红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椭圆形、靶形红细胞,红细胞染色变浅,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胞质较少,血红蛋白合成能力差,着色偏碱,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如破布。胞核小而致密,出现“老核幼质”型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常为正常。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细胞外铁常消失,铁粒幼细胞明显减少。

第七章 DNA合成障碍性贫血

(二)填空题

1.根据病因分类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分为 、 、 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在 时常伴有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精神症状。 (三)A型选择题

1.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是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C缺乏 D.微量元素缺乏 E.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2.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是

A.叶酸还原酶 B.二氢叶酸还原酶 C.四氢叶酸 D.5-甲酰四氢叶酸 E.NMDPH 3.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B12

A.5~10μg B.10~20μg C.20~25μg D.2~4μg E.25~30μg 4.人体内维生素B12贮存量为

A.1~2mg B.2~3mg C.3~4mg D.4~5mg E.5~10mg

5.男性,45岁,3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近一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外周血检验:红细胞1.4×10/L,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3.1×10/L,血小板65×10/L,网织红细胞0.10%,MCV 129fl,MCH 36pg,MCHC 34%,最可能的诊断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6.下列哪项不符合叶酸生理

A.人体本身合成 B.不耐热 C.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 D.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中 E.正常人每天需要200μg 7.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

A.中性粒细胞核增多 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C.MCV 112~159fl D.MCH 32~49pg E.MCHC 32%~36% 8.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常可见靶形红细胞

18

12

9

9

A.缺铁性贫血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HbS病 D.肝病 E.巨幼细胞性贫血 9.下列哪项贫血易引起神经及精神方面的异常出现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A.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B.恶性贫血

C.抗叶酸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D.N5-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E.小肠部分切除后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男性,17岁,头昏乏力一年。检验:红细胞2.2×10/L,血红蛋白80g/L,MCV 120fl,MCH 41pg。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行骨髓检查,下列哪项不符合该病的骨髓象改变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40% B.过碘酸-雪夫反应幼红细胞阳性 C.粒系常见巨杆状核及巨晚幼粒,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D.亚铁氰化钾染色示骨髓外铁增加

E.巨核细胞数正常,可见核分叶过多现象

11.下列哪项关于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以前者多见,后者少见 B.前者没有神经症状,后者有

C.前者多采用口服方式给药治疗,后者应以肠道外方式给药治疗 D.前者老核幼质,后者老质幼核

E.前者的发病机制仅为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减少,后者为dTTP减少和丙酰辅酶A堆积 12.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诊断恶性贫血

A.大细胞性贫血 B.骨髓象呈巨幼细胞性贫血形态改变

C.血清维生素B12测定<74pmol/L D.红细胞叶酸低于227nmol/L E.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阳性 13.贫血患者多年前做过全胃切除术,外周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叶酸正常,血清维生素B12 70p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4.维生素B12在人体血浆中的主要形式是

A.羟钴胺 B.甲基钴胺

C.腺苷钴胺 D.氰钴胺 E.钴胺素 15.有关维生素B12在人体代谢不正确的说法是

A.人体维生素B12储存量少,短期即可出现维生素B12缺少

B.维生素B12的来源主要不是肠道细菌合成 C.血浆中维生素B12的主要形式是甲基钴胺 D.维生素B12缺乏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E.维生素B12在人体有肝肠循环 16.叶酸在人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A.叶酸 B.四氢叶酸 C.亚甲基四氢叶酸 D.二氢叶酸 E.5-甲基四氢叶酸 17.血清维生素B12测定降低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白血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肝细胞损伤 E.某些恶性肿瘤 18.巨幼细胞性贫血时

A.血清铁增加 B.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C.转铁蛋白减低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铁的吸收率增高 (一)名词解释

1.巨幼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2.双相性贫血 当铁和叶酸合并缺乏时MCV可正常,此时观察血片中红细胞形态可发现有大、小两种细胞群,称为双相性贫血。

(五)简答题

1.简述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 2.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巨幼细胞性贫血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4.简述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改变。

1.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

19

12

2.维生素B12缺乏 (五)简答题

1.①叶酸的测定:血清中叶酸<6.91nmol/L,红细胞叶酸<227nmol/L。②血清维生素B12<74pmol/L(100pg/ml)。③甲基丙二酸测定增高。④诊断性治疗试验。⑤其他:内因子抗体、血清高半胱氨酸测定、组氨酸负荷试验。

2.(1)临床表现:①一般慢性贫血症状;②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舌痛、舌红、舌乳头萎缩。 (2)实验室检查:①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多数红细胞为大椭圆形;②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分叶核分叶过多;③骨髓呈巨幼细胞性贫血形态改变;④叶酸测定:血清中叶酸<6.91nmol/L,红细胞叶酸<227nmol/L。

3.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②急性红白血病(红血病期);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无巨幼细胞改变的大细胞性贫血:如肝脏疾病、酒精中毒等。

4.为大细胞性贫血,MCV、MCH升高,MCHC正常,RDW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下降,以红细胞下降更明显。血涂片中最突出表现为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着色深染,中央淡染区消失,可见嗜多色性和点彩红细胞增多,亦可见巨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及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相对值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重症病例常呈全血细胞减少。

第八章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二)填空题

1.再生障碍性贫血按其发病原因,分为 和 ,通常所说的再障是指 。

2.继发性再障的病因主要有: 、 、 、 。 3.再障所引起的贫血类型多为 ,少数为 。

4.再障患者的血象中往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 。 5.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相比,血红蛋白下降 ,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常 。 6.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此型再障又称为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病程进展慢较平稳,如病情恶化,转为重型再障,称为 。

7.再障的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外铁 血清铁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

8.再障病人的骨髓病理组织学检验可发现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细胞减少,特别是 减少。 9.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的诊断中,染色体检查时发现 现象是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

10.再障危象需与 和 两种疾病鉴别。

11.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是指因 分化障碍和(或) 发生异常或被破坏,导致骨髓 减少,发生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一类贫血。

12.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有 、 、 、 和 等。 (三)A型选择题

1.外周血涂片观察成熟红细胞形态对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没有意义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2.外周血中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 B.骨髓纤维化

C.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D.红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白血病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准确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周围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内出现豪-焦小体 5.下列不正确的组合项是

A.骨髓病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0

搜索更多关于: 血液学复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4.骨髓红系明显增多,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25.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直接而可靠的方法 A.骨髓铁染色B.血清铁蛋白降低 C.血清铁降低 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E.总铁结合力增高 26.估计体内骨髓铁贮存状态最敏感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转铁蛋白饱和度 E.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27.女性,30岁,头昏、乏力半年,面色苍白。检验:红细胞2.8×10/L,血红蛋白62g/L,MCV 70fl,MCH 23pg,MCHC 0.28,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示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血清铁蛋白11μg/L,血清叶酸7.1nmol/L,血清维生素B12 105pmol/L。最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