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说课稿
鼓励,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但同时要引领学生对照《实验操作评价细则》反思实验中的失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老师还需询问实验中有没有什么困难及问题?同学们一般都能说出很难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条,导致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不容易读数。部分学生还可能说出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数不方便这一点。这些是本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困难引导同学们思考改进方法,老师可引导学生:能不能让木块和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根据摩擦力定义中的“相对运动”的内涵,思考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能否也受到滑动摩擦力呢?应该如何操作呢?让组内讨论,个别思路开阔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拉动下面的木板,让木块相对木板发生相对滑动,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用课件出示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边说边演示)
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细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用铁架台水平固定住弹簧测力计。 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
演示完后,请各组再用改进方案的装置验证一次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体验是否解决了刚刚实验中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体验匀速拉动木板和不匀速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区别。并让学生们课后去思考相关原因及滑动摩擦力与滑行速度是否有关。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列出一些生活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实验结论分析图中增大摩擦和
减少摩擦的方法。(此时可扩展出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相分离这两种方法)
六、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2、注重从体验中得猜想,使学生领悟到猜想在科学中的价值,在实验中感知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做探究的主人,同时二次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改进方案与初始方案的区别,老师在下次课需加以梳理,否则会让学生陷入疑团,不利于对滑动摩擦力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使本次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4、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讨论时间较为紧张,有些学生事先没有作充分的准备,提不出建设性的方案。建议教师在上堂课布置习题判断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提高本节课的效率。 六、板书(请见图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