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 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民地半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2)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武昌首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经过: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③结果: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④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导入: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2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 制度 思想
2、学习新课: 第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问题:中华民国的建立——相关史事有哪些? 明确:
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3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研读: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认为革命的目的只在于消灭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它暴露了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软弱和妥协的一面。是一种无奈之举。
第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问题: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相关史事有哪些? (1)宣统帝下诏退位 时间:1912年2月12日
意义: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