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交底记录
1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 量 第 6.4.5 条 第 6.4.6 条 尺量(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3%,且 ≥3 束) — 2 3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位置 同上 般 项 外露预应力筋的切断方法和外露 长度 第 6.5.3 条 观察和尺量(同一检验批中,抽查预应力 筋总数的 3%,且≥5 束) 目 4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泌水率 第 6.5.4 条 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同一配合比检查 一次) 5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 第 6.5.5 条 检查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每工作班 留一组 70.7mm 的立方体试件)
技术交底记录
2008 年 10 月 15 日 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 施管表 5 主体结构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 中天宝业集团 交底内容: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根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6.2 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 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 9%(冷拉 Ⅱ、Ⅲ、Ⅳ级钢筋),且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 90%,钢丝、钢绞线不 得超过屈服强度的 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 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 规定值的 5%。 6.3 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 30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如需长期外露,应采取措施 防止锈蚀。 6.4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用连接器连接的多跨连续预应力筋的孔道灌浆,应张拉完一跨 随即灌筑一跨,不应在各跨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连续灌浆。 6.5 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 425 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水泥浆;对孔隙大的孔道,可采用砂浆 灌浆。水泥浆及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均不应低于 20N/mm2。 6.6 灌浆水泥浆水灰比为 0.4~0.45,搅拌后 3h 泌水率宜控制在 2%,最大不得超过 3%,水泥浆中可掺 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一般可掺入 0.05%~0.1%的铝粉或 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 6.7 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杆螺丝,然后再进行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行一次冷 拉考验。 7、质量记录 7.1 混凝土构件、块体张拉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7.2 预应力筋的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7.3 预应力筋的冷拉记录。 7.4 冷拉预应力筋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交底单位 接收单位 接 收 人 交 底 人
施管表 5 工程名称 技术交底记录 2008 年 10 月 15 日 节能大厦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主体结构 中天宝业集团 分项工程名称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 交底内容: 7.5 冷拉预应力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 7.6 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7.7 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7.8 预应力张拉记录。 7.9 预应力孔道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单及水泥出厂合格证。 7.10 混凝土构件、块体标准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7.11 设计要求的其它有关资料。 交底单位 接收单位 接 收 人 交 底 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