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答案)
限时训练 (45分钟)
1.(2018江苏卷)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 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
2.(2018天津卷)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经典常规题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2018海南卷)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4.(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5.(2018海南卷)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 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 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1.(2018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关于生物变异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2.(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简图(图中只表示某一对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频易错题
A.图甲中配子①②的产生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 B.图甲中配子③与一个正常配子结合可能产生猫叫综合症患者 C.图乙中A与a、B与b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图乙如表示一个卵原细胞,则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
3.(2018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某农科所通过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②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C.①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4.(2018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前提是发生变异 B.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生物变异的频率越高进化的速率越快
D.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5.(2018届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D.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1.(2019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2.(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高三11月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B.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3.(2019届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能作为区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依据 D.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4.(2019届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某种野生猕猴桃(2n=58)是一种多年生且富含维生素C的小野果。育种专家以野生猕猴桃的种子(基因型为aa)为实验材料,培育出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精准预测题
A.①④过程都是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猕猴桃的种子或幼苗 B.④⑦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
C.基因型为AAA与AAAB的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174条 D.基因B为控制无籽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为AAAB的植株高度不育
5.(2019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其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6.(2019届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时,需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
(3)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这种植株往往长得弱小,高度不育。若要获得可育植株,物理方法可采用________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植株自交获得F2,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