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
3) 无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怀疑大血管闭塞且符合血管内治疗指征时,行CTA检查无需等待肌酐检测结果(IIa类推荐,B级证据)。
4) 发病6h内,推荐使用CTA或MRA检查明确有无大血管闭塞,可不进行灌注成像检查(I类推荐,A级证据)。
5) 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进行颅内血管影像检查的同时行颅外颈动脉、椎动脉的筛查是合理的,可为制定血管内治疗计划提供信息(IIa类推荐,C级推荐)。
6) 大面积梗死定义为CT或DWI影像的ASPECTS评分<6分或梗死体积≥70ml或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确定梗死体积和半暗带大小的影像技术适用于患者筛选,与血管内治疗功能性预后相关(IIa类推荐,B级证据)。梗死核心较大,但当与缺血半暗带组织错配较大时,进行取栓治疗可能是获益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
7) 距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在6~24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推荐进行CTP、MRIDWI或PWI检查,帮助筛选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但是必须符合RCT证实的能带来获益的影像和其他标准才可以进行机械取栓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8) 决定是否进行血管内治疗时,可以考虑参考脑侧支循环代偿情况(IIb类推荐,C级证据)。
9) 高龄单纯性大血管闭塞患者可以选择血管内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围手术期管理推荐
1) 机械取栓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24h内,推荐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内(IIa类推荐,B级证据)。取栓后血管恢复再灌注后,可以考虑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IIb类推荐,B级证据)。
2)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够治疗和减少血管闭塞机械开通后的再闭塞,提高再灌注率,但最佳剂量和灌注速率尚不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需随机对照试验证实(IIb类推荐,B级证据)。
3) 血糖超过11.1mmol/L时可以考虑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低于2.8mmol/L时可以考虑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IIb类推荐,C级证据)。
4) 抗血小板治疗前应复査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抗血小板药物应在静脉溶栓后24~ 48h开始使用(I类推荐,A级证据)。
5) 静脉溶栓后及血管内治疗术中的抗凝治疗尚无定论,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抗凝治疗,少数特殊患者,在谨慎评估风险获益比后可慎重选择(IIb类推荐,C级证据)。
6) 对于心房颤动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在发病后4~14d内开始口服抗凝治疗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7) 机械取栓开通血管后,不推荐扩容、扩血管治疗(III类推荐,B级证据),血管内治疗术后脑灌注不足者,可以考虑在密切监测下行扩容治疗(IIb类推荐,B级证据)。
8) 发病前己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IIa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