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诗词艺术形式之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艺术形式之表达方式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6:52:08

古典诗词曲艺术形式鉴赏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式鉴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叙述等。

一.叙述

叙述: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议论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作为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三.描写

(一)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的方式来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来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下面这首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三)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准确传神、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例如,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的细节描写,鲜明传神地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再如,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之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此诗属第一种,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进行叙述,十分逼真地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四)白描工笔

白描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例如,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五)虚实结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作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例如,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六)视听、远近、高低、点面等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 最后,来看一首经典诗作: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就描写角度来看,这首诗作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的角度,诸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涉及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值得全面深入地分析。

四.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一般表述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些诗句均直截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感时伤事,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

搜索更多关于: 古典诗词艺术形式之表达方式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曲艺术形式鉴赏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式鉴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叙述等。 一.叙述 叙述: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议论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作为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三.描写 (一)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