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新一德”之《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资料
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32、学习方式(147页):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33、自主学习(148):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34、合作学习(149页):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5、探究学习(150):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36、校本课程(168页)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
37、交往(174页):就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38、课程资源(188页):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39、素材性资源(188):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接着目标等各种因素。
40、条件性课程资源(189页):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41、专业(222页):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和职业。
42、教师专业化(225页):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或是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
43、教师专业发展(227页):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对应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的继续教育。(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专长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
44、教师专业素质(234页):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45、教师的专业知识(235页):是指教师从事 专业性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序,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并相互结合和融涌。
46、教学技巧(238页):是引导学习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教师行为方式。
47、教学能力(239页):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了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
48、教学设计能力(239页):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 49、教学实施能力(241页):是教师夺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
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意的能力。 50、教学评价能力(243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补救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
51、教师的专业情操(246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坐标评价的情感体验。
52、教师的专业自我(247页):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53、专业理想(248页):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54、专业性向(248页):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55、规律(250页):是存在于众多现象之中的共性,它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事先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趋势。 56、预期专业社会化、继续专业社会化(257页):预期专业社会化是指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职业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继续专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承担某种角色后,为一更好地扮演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57、电子学习(273):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学习者只通过交互软件就能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
58、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
一。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施行“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3页)
(1)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2)江泽民同志在僵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3)德治和法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为德治提供保障,德汉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什么?(4、61页)
法治靠法律前卫性和国家强制性来规范人们物为,调整人际关系;法治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德治是他律,德治靠自律,一定意义上说法治是治标的,德治是治本的。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能更好的促进法治建设,显示法治的权威。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6页)
(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在道德建设方面面临哪些新的挑战?((7——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