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桂花常见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上)
作者:洪志辉
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6年第09期
桂花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耐热,主干挺拔、树冠圆满,叶质厚实、浓荫匝地,花朵密集、花色丰富,花香浓郁、花期长短不一等诸多优点,集绿化、美化、吞化于一体,可谓是“形、色、韵、味”俱佳。人们又给其赋予了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吉祥的象征,因而深受国人的喜爱。它不仅适于庭院点植、花坛孤植、小区群植、道路列植、景观片植、盆栽陈列,而且还可作为专门的采花栽培,具有极高的观赏和食用生产加工价值,推广和开发空间巨大。它于1987年入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在诸多的中国传统名花中,它是观赏和加工食用兼而有之的奇葩,已成为我国重点、大规模发展的经济树种之一,并已形成了以广西桂林阳朔、浙江杭州满觉垅、四川新都桂湖、湖北咸宁柏墩、江苏苏州光福为中心的主栽产区;截止2005年底,全国有苏州、杭州、咸宁、恩施、老河口、合肥、六安、马鞍山、汉中、南阳、泸州、新都等近20个城市把桂花定为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桂花定为区花;目前,国内有桂花品种154个,隶属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自2003年开始,在安徽合肥植物园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合肥桂花展”,并评选出一年一度的“中国桂花小姐”,大大提升了桂花的知名度。
在自然环境中零星种植的桂花极少发生病虫害,然而,近几年桂花病虫害发生呈凶猛猖獗之势,不仅发生范围广、病虫种类多,而且来势凶、危害重、损失大,如金桂品种群大量发生的褐斑病,几乎导致植株叶片落光;全国普遍发生的红蜘蛛(以朱砂叶螨为主),导致叶片失绿泛黄,不仅影响到树木的观赏、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不能正常孕蕾开花。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持续的暖冬,使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不能被大量冻死。为第二年的大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过去多年来防治食叶害虫的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对众多的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很不理想,而害虫的天敌被广普性农药大量杀死,螨类、粉虱、介壳虫等大面积猖獗发生;三是最近十几年苗木的大范围流通,病虫害检疫难以全面到位,致使一些带病虫的苗木加快扩散而交叉传播;四是大面积的单种育苗、营造桂花纯林等,也使桂花的病虫害凸显出来;五是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如杀虫用敌敌畏、乐果等,防病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致使害虫和病菌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
据初步统计:桂花有常见的病虫害50多种,其中虫害30多种,病害20多种。本文试对桂花栽培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识别方法、防治措施等作一大概的介绍。
一、桂花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桂花的病害种类主要有撒金桃叶珊瑚炭疽病、扶桑炭疽病、兰花炭疽病、桂花炭疽病(黄山市)、金边瑞香煤污病、栀子花煤污病、山茶藻斑病、桂花叶枯病、桂花假尾孢褐斑病(黄山市)、桂花赤斑病(黄山市)、桂花壳针孢叶斑病、桂花壳二孢叶斑病(黄山市)、桂花拟盘多毛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灰斑病(黄山市)、桂花盘单毛孢褐斑病、桂花茎点病(黄山市)、桂花大茎点霉褐斑病、桂花链格孢叶斑病(黄山市)、日灼病、根结线虫病、癌瘤病等。其中尤以褐斑病、叶枯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 1、褐斑病
病斑发生在叶片的两面,发病初期,叶面仅出现一些散生褐色斑,后期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数个病斑结合到一块;病斑边缘红褐色至暗褐色,外具浅褐色晕,叶正面散生大量细小的灰黑色霉点,这些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叶背病斑褐色;由于病斑逐渐扩展汇合在大斑块,常常导致大量叶片枯死和脱落,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该病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次年4~6月气温升高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继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此病在4~10月均可发生;老叶发病比嫩叶为重。金桂品种最易发病,银桂品种次之,丹桂品种不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或当年移栽的植株,易于发病;土壤板结、粘重,肥力不足条件下易发病;在7~8月高温多湿季节,病害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经常松土,避免土壤积水,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冬季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可明显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春季桂花植株发芽抽叶到叶片硬化之前,每半月喷洒一次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用50%的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或用50%的多菌灵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间隔期48天。重灾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洒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灭菌。 2、叶枯病
有称叶斑病,是桂花的一种重要病害。它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黄绿色或浅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至灰褐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颜色较浅,边缘深褐色;病斑有时卷曲脆裂,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达叶片的1/2~1/3,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引起叶片大面积干枯,导致提前脱落;树冠中下部的叶片受害比顶部严重,老叶发病比新叶严重。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以分生孢子侵染发病,借风雨传播,尤以7~11月最为严重:当气温在20℃~27℃,雨水多或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或遭受冻害、机械损伤时,容易发病;气候炎热干旱,而又未及时浇水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移栽或引进的苗木,要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必要时可于出圃前给苗木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经常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或积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和喷水,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