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36:44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 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 2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3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2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2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2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2

第十章 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 3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3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3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3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3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3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6 机动 4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 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与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的品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客体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理论有7种基本形态,它们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理解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活动 重点: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难点: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文学反映论:文学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认识与反映,能动反映结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艺术生产论:文学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其发展只有在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中实现。这为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奥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当代性: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关注新兴学科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3学时)

一般知识点:艾布拉姆斯的关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 文学活动的发生的各种代表观点 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重点:理解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

难点:理解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活动是建立在人对对象的认识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环节)构成: 一、世界: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二、作者:既有作者主观因素的介入也有作者情感的表现活动。 三、作品:是作者审美思想的艺术载体,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四、读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文学原始发生有多种说法,我们主张文学起源于劳动。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的三种概念 理解文学的双重性质,以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重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难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学最初泛指一切文章;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属于一般文化。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形态是从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着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文学是话语,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而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体现在两种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以及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重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由于社会生活本身具有主导性和层次性,决定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的多层次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要提高文艺、普及文艺;走普及-提高-普及之路。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既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光明面;又要敢于面对社会的丑恶面。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作家、艺术家要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作品的创作要面向人民。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区别 重点: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难点: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种种解释,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搜索更多关于: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 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