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微生物复习题(必要的)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 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 成分是
A.染色体; B.衣壳; C.壳粒; D.核酸; E.包膜 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 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电镜测量法; B. 光镜测量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滤过法。 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 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双股DNA; B.双股RNA; C.单负股RNA; D.单正股RNA; E.单股DNA。 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生素不敏感; 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 叙述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 病毒核酸;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 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33
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
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 B.表面凸起称刺突; 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 D.呈对称形式排列; 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 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3.壳粒(capsomer):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4.刺突(spike):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5.核衣壳: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
6.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8.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9.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0. 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11. 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 二. 填空
1.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砖状、弹状
3.核心,衣壳,核衣壳 4.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C-J病、疯牛病
6.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7.类脂质和糖蛋白
8.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易感活细胞,复制。抗生素,干扰素。 9.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冷,热。56,30,感染性,灭活。50%中性甘油盐水,1-3%盐酸溶液,脂溶剂 三. A型选择题
1.D 2.E 3.E 4.C 5.D 6.D 7.D 8.A 9.C 10.D 11.E 12.A 13.D 14.B 15.C 16.E 17.D 18.B 19.B 20.E 21.D 22.E 23.B 24.A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
(1) 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
(2) 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每个壳粒含有1~数个多肽。
(3) 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
34
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
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
(4)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 装配释放。
3.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病毒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了解病毒的干扰现象,在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2.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3.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4.干扰素(interferon) 5.聚肌胞(poly I:C) 6.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7.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8.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二、填空题
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 传播和 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 播散、 播散和 播散 。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 和 三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 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 感染。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包括 和 两种类型。 4.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经 作用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导致肿瘤。
5.人干扰素分为 、 、 三型,分别是由 、 和 产生。 6.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 、 、 、 等特点。 7.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 、 、 等。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 和 。
9.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 ,阻止病毒的 和 。 10.病毒引起的显性感染包括 、 两种。
11.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除慢性感染外还有 、 。 12. 和 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3.减毒活疫苗 保存 ,灭活疫苗 保存。
14.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适于培养 病毒 ,而虫媒病毒的培养需选用鸡胚 接种。 15.分离胃肠道病毒可采集 和 标本。 三、选择题
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E.释放; 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
A.向组织间隙扩散; B.沿神经扩散; C.水平传播; D.细胞与细胞融合; E.垂直传播; 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
A.宫颈癌; B.Kaposi肉瘤; C.原发性肝癌; D.B细胞淋巴瘤; E.鼻咽癌;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经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粪口传播; E.垂直传播;
35
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
A.潜伏感染; B.亚临床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持续性感染; E.慢性感染; 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B.症状多为亚急性;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病毒很快被清除; 7.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郎罕氏细胞; 8.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诱导干扰素产生; 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 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 ,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 Ⅳ型变态反应; 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以上均对; 11.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力; D.表面结构; E.以上均不对: 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甲肝病毒; 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E.脊髓灰质炎;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A.细胞溶解死亡; B.细胞融合; C.细胞转化; D.包涵体形成; E.以上均对; 15.哪种病毒感染机体不易形成病毒血症
A.轮状病毒; B.麻疹病毒; C.风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17.γ-IFN主要来源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上皮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白细胞; 18.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
A.病毒; B.人工合成双股RNA; C.衣原体; D.细菌脂多糖; E.头孢菌素; 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
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 ,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B.直接灭活病毒; 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 E.增强体液免疫; 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21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 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 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 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 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 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3.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腺病毒 24.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器官培养 E.动物培养 25.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红细胞凝集 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