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1:35:28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谈磊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法学52班 2265226

指导教师: 曾玉珊 职称: 副教授

2009 年 5月 15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民意的界定……………………………………………………………………………2 1.民意的定义…………………………………………………………………………………2 2.民意的定性分析……………………………………………………………………………2 3. 真假民意的判断……………………………………………………………………………3 二、民意对司法的影响………………………………………………………………………3 (一)民意在司法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体现…………………………………………………4 1. 中国古代司法中的民意……………………………………………………………………4 2. 当代司法裁判中的民意……………………………………………………………………5 (二)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分析 ………………………………………………………………5 1.积极意义.…………………………………………………………………………………5 2.消极影响……………………………………………………………………………………6 三、司法怎样对待民意……………………………………………………………………… 6 (一)我国司法怎样对待民意……………………………………………………………6 1.让法官直接面对民意………………………………………………………………………6 2.建立合理的民意表达机制…………………………………………………………………6 3.司法独立于民意………………………………………………………………………6 4.将民意作为非正式法源…………………………………………………………………6 (二)外国司法中如何对待民意……………………………………………………………7 1.美国…………………………………………………………………………………………7 2.法国…………………………………………………………………………………………7 2.日本…………………………………………………………………………………………7 四、关于司法如何吸纳民意的建议…………………………………………………………7 (一)正确性引导……………………………………………………………………………7 (二)正确区分民意,打破潜规则…………………………………………………………8 (三)加强法官的自身修养和自身能力建设………………………………………………8 (四)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媒体的自律建设………………………………………………8 (五)民意表达的限度原则…………………………………………………………………8 结语………………………………………………………………………………………… 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法学专业学生 谈磊 指导教师 曾玉珊

摘要:近几年,民意与司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被各类案件愈演愈烈:刘涌案,王斌余案,许霆案等等使得司法领域中的民意力量的显现正成为一桩格外醒目的事件。正是由于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的发达,民意的聚合显然超越了空间与特定群体的限制,司法过程中的民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并对司法审判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深愈广。民意的性质以及民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以及它的社会影响力。当民意不断发展并不断趋于理性规则化时,民意终将成为司法审判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 关键词:民意;司法;影响;解决机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Justice

Student majoring in law TAN Lei

Tutor ZENG Yusha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justice were showed in series of cases, such as Liu Yong case, the case of Wang Bin Yu, Ting Xu and so on., these cases have made the public opinion an eye-catching event. It is because of modern media, especially the well-developed network, the aggreg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s clearly beyond the space limitations and the specific groups, the public opinion has got a stronger strength than ever before in the process of justification, and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it. Public opinion on the process of justice are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more widely. The nature of public opinion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on the judgment of justice as well as its social influence. When public opinion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rationality, it will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ocial force in justice. Key Words: Public opinion;justice;Impact;Settlement mechanism

从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好法院,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活动时确立民意为司法公正的一大标准开始,到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珠海与法官座谈时指出判刑要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为依据,以达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时。民意在司法活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民意与司法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司法已经超越了职业法律阶层所能包容的范围,发展到了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和推进的境界。面对强烈的民意,司法改革要做的不是拉起帷幕自导自演,而应该是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吸纳整合民意,形成社会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民意关心司法,表明了民众的法律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司法的地位与作用在民众心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司法审判过程关系到正义是否能够实现,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民众希望用自己的声音直接实现对司法权的引导和督促,希望通过呼吁来纠正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偏差,甚至改变存在缺陷的司法制度。

1

与此同时,执政党、司法机关也发出鼓励社会监督的信号,这一切使得司法不得不面对有增无减的关注与评论。[1]25

一、 民意的界定

(一)民意的定义

民意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就曾经提出过公意的概念,并将其与众意加以区分,认为公意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而众意则着眼于

[2]

私人利益,是个别意志的总和。由于对民意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认同概念,至今为止能够找到50 多个版本,所以想给民意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绝非易事。难怪美国政治学家凯伊(V. O. Key) 感慨道:“要很精确地来谈民意,与了解圣灵的工作没有两样。”[3]18

学者刘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民意,即人民意愿,是指大众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社会现象的普遍看法,体现的是大众的普通理性。而司法领域中的民意,即大众针对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通过多种途径所表达的一种民众意愿,实际上是一种大众诉求。司法领域中的民意包含了如下要素:

(1) 非政府的个人、公众和组织公开与非公开的意见表达; (2) 指向的对象往往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律事件和问题; (3) 在意见的表达上渠道广泛、形式多样;

(4) 意见表达外观上符合朴素的法律正义理念。[4]294

学者腾威认为,所谓民意,又被称为民心、公意,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或现象所持有的大体相近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机制赖以运行的基础。[5]249

学者张维得出一个比较通俗的民意的概念。民意,就是指普通民众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日常生活经验及一定的价值观念从情感上得出对某一案件是非曲直的看法、态度。随着现代大众传媒对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案件,大家自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当许多人的看法趋于基本的一致时,就形成了所谓的民意。

笔者发现,以往的学者们在对民意的表述时虽然都注意到了人本性。但是都忽略了社会修正性和社会趋同性,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一个人对某一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后,在向社会表达的同时会受到现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的影响,而且在民意的表达过程中会受到周围舆论环境的影响,并在以后某一固定时间(一般是事件的持续时间内)内就自己的意思表示出现修正或趋同性的表述,这样就在一定时间后形成了不同的舆论阵营,由此对司法产生影响。

由此,所谓民意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业已存在或即将出现的事件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并与大多数人形成趋同性意见表达的一种现象。

(二)民意的定性分析

民意的司法性定位一开始就是一个复杂问题。就司法方面而言,民意是否要反映于司法过程中,判决是否脱离于民主过程之外,就存在广泛争议了。

对于民意的定性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民意的界定范围,即怎样的意思才算民意?

第二,民意对某一具体案件能否形成一个基本反映其客观事实的评价? 第三,民意对某一具体案件能否形成一个较为正确的法律评价?

第四,在情与法的衡量中,情事考虑是道德方面的社会评价,量刑则是用的法律尺度进行的法律评价,二者不要混同。

在此,笔者对民意的定性颇有类似于“自由心证”的味道。由于社会精英阶层(法律人才在中国还很匮乏,所以理应属于精英阶层,我们所讲的民意是代表社会大多数群

2

搜索更多关于: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 谈磊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法学52班 2265226 指导教师: 曾玉珊 职称: 副教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