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科技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科技教育
作者:庄林海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我们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科技内容,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和提高他们的科技制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科技教育 科技意识 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精神 科技视野 科技制作能力
“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足。”(江泽民语)可见,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基于此,如何进行科技教育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科技教育贯穿到中学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引导学生认识科技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是进行科技教育的先导 新编的中学历史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科技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的科技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科技教育,从而使学生对科技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形成科技意识。
(一)以历史的经验,帮助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可以这么说,历史中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的科技成就而来的。人类活动从狩猎到农耕,从农耕到手工业,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都是由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古代体现中华民族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四大发明的研制、应用、外传,使整个世界历史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催化剂,富尔顿的汽船、史蒂芬的火车等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另外,西门子发明电动机,开始了第二次技术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而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则又是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得以实现的。由此可以说,发明创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实践又推动了发明创造。至此,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众多脉络中,其中有一脉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科技史。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这些科技中认识、了解到科技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以历史的教训,增强学生科技立国、科技建国、科技强国的迫切感
中国科技落后所带来的历史教训,最沉痛的要数近代受西方列强侵略的一段了。几千年的国度,不堪西方的“坚船利炮”一击。当时国人在与西方一次次对抗性较量中,在心灵饱受极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