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训; 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 a.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 b.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第四单元
《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填空题
1.《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 编年 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二、 选择题
1.《左传》属于 C 体史书。
A.国别体 B.纪传体 C. 编年体 D.其他
2.“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 B 。
A.狐偃 B.司空季子 C.赵衰 D.贾佗 3.对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将适齐。适,适合。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校,抵抗。 C.浴,薄而观之。薄,逼近。
D.则何以报不谷?不谷,君王自谦之称。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句是 A 。
A.秦伯纳之 B.离外之患 C.奉匜沃盥 D.子盍蚤自贰焉?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进棺,指老死)。 .. B.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依仗、依靠)。 . C. 乃馈盘飨寘璧焉?(放置、安置)。 . D.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人名)。 ..三、简答题
1.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答:描写有详有略,反映出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如“乞食野人”的故事,
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伤逝》
一、选择题
1. 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 D )。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2. 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C )。 A《祝福》 B《药》
C《伤逝》 子君、涓生 D《一件小事》 3.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人生感悟出自小说( C )。 A《阿Q正传》 B《祝福》
C《伤逝》 D《孔乙己》 二、填空题
1. 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 涓生的手记 。 2. 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 《彷徨》 。
3.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开始。 三、分析题
1.分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答: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
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第六单元 《老子》五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尽头。 .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与:和人相处。 .⒊夫唯不争,故无尤。尤:过失. .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破败。 .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空虚。 .
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讷:拙于言辞。 .⒎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奉:供给。 .
⒏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见:显露。 .
二、《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
(4)“道”(“无”) “一” “二” “三” 万物
“有”
三、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之间的不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
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饮酒》
一、填空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田园诗人是 陶渊明
2.“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这是陶渊明《 饮酒 》中的诗句。
3.“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句名言出自 陶渊明 之口。 4.唐朝大诗人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这里的“陶谢”是指 陶渊明和谢灵运 。
5.陶渊明一生中曾几次出仕,先后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他最后一次担任的官职(也即最终归隐前的任职)是 彭泽令 。 二、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靖节先生”的大诗人是( B ) A.谢灵运B.陶渊明C.阮籍D.曹操 2.陶渊明是哪个地方的人?( A )
A.浔阳柴桑 B.四川眉山 C.山东济南 D.安徽亳州 3.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出自( B )
A.《归去来兮辞》 B.《归园田居》 C《饮酒》 D.《读山海经》 三、简答题
1.陶渊明《饮酒(其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地位,崇尚自然、悠然自得的心态。 2.如果用这两首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陶渊明《饮酒》诗的主旨,你认为哪个词语最恰当?
答:“心远”二字最恰当。
《陶然亭的雪》
一、选择题
1.下面哪篇散文不是俞平伯的作品( A )
A.《故都的秋》 郁达夫 B.《清河坊》 C.《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对《陶然亭的雪》特点的描述( D ) A.本文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还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