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7:08:24

第二章 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

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具 录音机和录有儿歌、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蛙鸣声的录音带; 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 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具 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新课导入 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7页上面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播放与插图描述的声现象所对应的声音。 让学生归纳出图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础,引出探究的课题:声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提问检查学生探究的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演示:音叉实验 反馈练习(一) 学生活动 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观察插图、聆听相关的声音。 归纳出:都有物体在发声。 明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三人一组做实验,并归纳出实验结果: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生举手答问,其他学生评估。 观察、思考。 讨论、作答。 举手发言。 学生热烈讨论,相互交流。 自学教材,并列举实例。 自学并积极思考,进行分组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图音并茂,加深学生的感悟。 培养归纳能力。 学生初次进行探究,需要加强指导。 培养评估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 强化学生对“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体会放大微小振动的实验方法。 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检查学生平时搜集资料的情况。 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图2.1-1、实验,并相互讨论、交流,2.1-2描述的几种声现象作出判断。 各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讨论、作答。 指导学生讨论教材第28页作出假设,完成实验的初步第二段,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设计。 论的结果。 观察、思考、作出判断。 指导学生讨论教材第28页观看录像,自学教材。 第三段:机械唱片的原理,分组讨论、交流,举手汇报要学生找出生活中有类似原讨论结果。 理的物品。 二、声音的传播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第二段,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并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进行固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 反馈练习(二) 以“听到飞机声”为实例,让学生作出“空气是传声介质”的假设,并让学生设计出检验假设的实验。 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声波传入人耳;让学生探讨声音在液体内能否传播。

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 初步培养探究能力。 深层次体会“声是一种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出规律。 因测量声速需要较大的空间,无法在教室内完成,故只在课内交流设想,课后再完成测量。 演示:液体传声实验 让学生综合前面的几个实验结果,归纳出介质包括固体、 液体和气体。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从实例着手引入声速概念,果。 介绍声速单位。指导学生阅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读30页小资料。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要求学生分组设想出测量声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并 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测量并检查。 测评与小结 ①课堂小测试。 做测试题。 ②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讲评。 检测学习效果。 ③请学生小结。 从知识、方法两个角度小结。 布置作业

及时复习巩固。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动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频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