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复习笔记(五) - 图文
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
考点1:个案工作的本质
个案工作的本质: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1、社会功能的恢复(个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1)个人或家庭具备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 (2)个人或家庭具备基本的社会环境适应性。 (3)个人或家庭能够相互促进。 2、社会功能的增强
(1)包含对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能力的关注。
(2)包含个人或家庭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
(3)包含个人或家庭困境解决能力和问题预防能力的同时提高。 考点2:心理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长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过去的压力——早年经验;②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导致早年问题的呈现;③问题处理的压力——情绪控制能力欠佳导致问题。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是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心理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主要治疗方法分类 治疗技术 要点 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 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 改善环境技巧 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方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 3、心理治疗模式的特点
阶段 研究 工作重点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具体内容或方法 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境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诊断 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五个方面的治疗工作: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治疗 考点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就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绪。这样,认识、情绪和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4)认知行为治疗的技巧包括: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以及认知重塑等。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考点4: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又称ABC理论。其中,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情;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该理论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映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的影响,即“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才是问题”。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注重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使其形成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2)非理性信念:指那些把特定场境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3)治疗技巧
技巧类型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 具体方法 反映感受 角色扮演 具体内容 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境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冒险 识别 辩论 理性功课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 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普遍和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质疑,动摇非理性信念的基础 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非理性信念的语言模式,如“必须?”、“应该?”等,从而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借助社会工作者表露自己感受的方式,让服务对象观察和学习理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具体的示范行为,让服务对象理解和掌握理性的行为方式 借助替代性方法的寻找,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喜欢极端化的非理性信念 让服务对象尽可能设想最坏的结果,直接面对原来担心害怕的事件(灾难),从而使服务对象担心害怕中的非理性信念显现出来 让服务对象想象自己处于困扰的处境中,并通过设法克服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方式学习和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放弃自我评价 鼓励服务对象放弃用外在的标准评价自己,逐渐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影响 自我表露 示范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 想象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
(1)明确辅导要求:让服务对象认识到,真正引发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
(2)检查非理性信念:当服务对象了解了困扰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时,就需要鼓励服务对象寻找这些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协助服务对象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与具体的情绪、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认识和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的不切实际的地方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并且采取具体的行动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了解了非理性信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之后,服务对象就需要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且与具体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连接起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