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副职干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力去抓主要工作;少揽部属晋升、奖励、荣誉、待遇一类敏感性的事。如果正职外出,非要你揽时,应主动与正职取得联系,征求其意见,万一联系不上,事后要主动汇报并做好解释工作。
第二,要会谋事不谋虚。副职领导所处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副职领导不仅要成为实现正职工作意图的“勇士”,而且也要成为正职开展工作的“谋士”。首先,要善谋好点子。这就要求副职领导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个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从动态中发现规律性,从而谋出带普通指导意义的好点子,以协助正职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其次,要把好点子用好。即便是好点子,如果不是用得恰到好处,照样事倍功半,犹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不能用在刀背上的道理一样。这是因为好点子也受时限和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即不能脱离实际超前“冒进”,使好点子成为空点子;也不能丧失时机滞后,当“马后炮”,使好点子成为废点子。因此,副职领导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变化,适时把好点子提供给正职决策,使好点子在工作中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三,要会干事不误事。事情干了,不等于把事情干好了;工作完成了,不等于正职就满意了。所谓会干事不误事,就是干得方向对头,干得有章法,干得高质高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副职领导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反应要灵。要善于领会正职的工作思路和意图,熟悉正职的工作方法,从正职的一举一动或一个眼神的暗示中,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对方要说什么,想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努力把正职的正确决策转化为现实。二是要有章法。特别在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清工作主次,讲究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力量,不搞“一线平推”。对一般性的工作,要“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不要老拈在手上放不下。今天能完成的事,不要拖到明天;下面可以干的,不要事必躬亲。尽量从事务堆里解放出来,与正职一起用主要精力去抓主要工作,用主要工作的高质高效高标准去带动和促进其他工作的落实,切不可只顾“拣芝麻”而丢了“西瓜”。三是步子要稳。每干一项工作或一件事情,都要权衡一下由此可能带来的负效应和消极影响。凡看准了的,就放胆去干;一时难以看准的,不妨多听听多方面的意见,力求稳扎稳打,
抓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切不可固执己见,凭意气办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是非,更不要你在前面干,正职要在后面给你“堵漏洞”。四是相处要诚。维护正职正确决策的权威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说副职领导在正职面前只有唯唯诺诺的份,连正确的意见也不敢提,对正职自己未察觉的问题,副职领导要及时拉“袖子”,给予提醒;对正职存在的错误行为,要勇于进行适度的抵制和思想斗争,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诚心相处,不断增进理解,增进团结,增进友情。 3、副职如何在班子团结中发挥作用
从一些班子的经验和教训看,副职在班子团结中发挥好自身作用,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配合不“争权”。副职是正职的“左右手”,其职责就是配合协助。当好配角,既是全面工作的需要,也是对副职的基本要求。这个道理,绝大多数副职是清楚的。问题是能不能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辅佐”的位置上,维护正职的权威。副职有了甘当“配角”的精神,与正职搞好团结才能有保证。
②用权不“专断”。副职正确地履行职责,运用好权力,是维护和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因素。副职在工作中遇有重大问题,要向正职请示报告,这不仅体现了副职向正职负责,而且可以使正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为其“拍板”提供参考,并赢得正职的支持和帮助。这样,也有利于正副职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③处事不“越位”。副职积极协助配合正职做好工作,并主动帮助其他副职完成任务,不仅对全局工作是必须的,对班子团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实践也证明,超越职权处理问题,是正副职之间乃至整个班子团结的大忌。副职在工作中,因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去处理自己分工内的工作,能依靠自身解决的问题决不上交;对正职的工作,不轻易“插手”;对同级副职分管的事情,不随意“干涉”。这样有利于增强副职自身的威信和班子整体的形象,加强班子的团结。 ④有才不“显才”。一般情况下,正职在能力经验上要强于副职,但也有“倒挂”的情况。能力水平比较强的副职,尤其要处理好发挥才能与维护正职威信的关系。副职在积极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适当采取“大智若愚”的态度也是十分必要
的。有的副职担心这样显示不了自己的才能和水平,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组织和群众会通过副职抓的每项工作和一举一动来看副职的才能,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⑤交流不“局限”。副职与其他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交流应是多方面的。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同志交流不够广泛,以至于影响到团结关系。副职与班子成员不仅要有工作上的往来,还要有思想上的交流,既要注意与正职的交流,也应加强其他副职的交流。但交流时应注意防止和克服“低格调”,要增进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树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能通过谈心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拿到会上;同时注意了解正职和其他副职的工作、思想以及性格、爱好等特点,以利于相互适应,搞好配合。
⑥尊重的“奉迎”。尊重正职是副职组织观念的体现,是增进班子团结,维护正职威信的需要。但尊重正职不是一味“迎合”,更不是献媚,而是以共同事业和工作目标为基础的真诚的上下级关系。忽略这一点,就会使群众产生反感,一旦正职有所感觉,就可能影响正副职之间的正常关系。
⑦副职不“争功”。一个单位在某方面工作取得成绩,有时副职起了主要作用,但作为副职,对此应有正确的态度,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主动把功记到集体和正职的“功劳薄”上;工作中有了失误,副职应主动承担责任,给正职以缓冲和应变的机会,不至于使正职感到为难。这样不仅埋没不了副职自身的成绩,还会更有利于树立副职的形象,增进班子的团结。
⑧纠偏不“过当”。当正职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和偏差时,副职应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正职和班子负责的态度,善意地提出意见建议,必要时应“犯 颜”直谏。对班子其他成员也应有同样的态度。这也是对正职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正职决定的事情,有时尽管不够妥当,副职应在积极说服正职(必要时向上级反映)的同时,努力完成好分工的任务,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4、能力强的副职要注意“四忌”
一忌:不是满腔热情地支持正职的工作,而是掂量正职的能力。组织上安排副职,为的是让正职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可有的能力强的副职,没有把自己摆在助手的位置上支持正职工作,而是处处掂量正职的工作能力,有的甚至拆正职的台,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在决策上对正职的决策计划不发表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说“可以、可以”。有的明知正职决策有疏漏,也闭口不谈,只等当事后诸葛亮、看笑话;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正职尚未发现时,不是向正职提出建议,而是放在肚子里,待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洋洋得意地提出意见,以示自己高出一筹;在处理难题时,即使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事情,也不去当“清道夫”,而是故意往正职头上推,有时甚至设圈摆套,让正职去钻,事后又诱发下属向正职发难,故意拆正职的台。
二忌:不是愿意当配角,而是经常越权决策,另行其是。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正职主持全面工作,副职主管某一方面工作。一般地说,副职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大胆负责,创造性地工作,是值得倡导的。但有的副职由于资历较深,能力较强,业务熟悉,工作上往往不是接受正职的领导,而是摆老资格,越权决策,对自己所分管范围的事,从不与正职商量。有时甚至以单位的名义下发的文件,正职也全然不知。有时喜欢出风头,抢镜头,不愿当配角,在自己所分管负责的范围外,越位决策,不求工作“突破”,却求个人“突出”。在下属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工作时,正职尚未发表意见,他却抢先答复表态,弄得正职左右为难,十分尴尬。甚至在自己越位决策后也不与正职通气,把正职蒙在鼓里。
三忌:不是处处维护正职的威信,而是寻机揭正职的短处。从一定意义上说,正职和副职,也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作为副职,在工作中既要服从正职领导,又要维护正职威信,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创出业绩。切不可表面看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实际上却在搞派性,在其下属面前封官许愿。千方百计了解正职的不足之处并在群众中宣扬,甚至捕风捉影,未经核实就在单位中扩散。更不能在正职工作出现失误时趁机大造舆论,一方面在上级领导面前作小报告,另一方面在其下属和同事之间揭正职的短处,把正职说的一无是处,达到标榜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而贬低正职威信的目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