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
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摘要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李 毅
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李 毅
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将幻灯片、影像资料等融于一体,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上教学的优势已经日益突出,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的提到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北师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涉及到了历史内容,而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并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历史是作为一门学科有专门的任课教师,而在小学是把部分历史内容纳入了小学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当中,学科内容的设置给教这一门课程的老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大多是零散的片段,而教学参考的要求却是全面的把握,教材内容的不完整性和教参的全面性二者相悖,又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增加负担。面对如此困境,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涉及的历史内容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全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和伸缩度的同时,教师其实并不轻松。
而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习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历史事件难度也确实不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平时接触社会较少,虽然会遇到一些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但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因此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特别是对于政治、经济、文化这类词汇的理解还似懂非懂,要想让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历史感兴趣确实不易。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刚刚涉足的历史学科感兴趣,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促成理想教学状态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点的思考教学中我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
多媒体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等特点。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数学、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四、借助多媒体实施历史教学的优势
借助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可以直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同时对于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利于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五、借助多媒体促进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效果
那么,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中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秦朝》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探索出更多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探索,深入研究。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方式激发起来。”而多媒体的采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多媒体集“声音、色彩、动画、音乐、影像”于一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富有吸引力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爱学、乐学,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无穷。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时当讲到战国末期七个诸侯国之间因为
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造成经济往来不便的诸多麻烦时,我并没有用教材给的“换羊”的故事进行讲解,因为教材给的这个小故事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战国末期出现这些矛盾,而是采用了多媒体,通过给图像配音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空虚经商”的故事,这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所造成的麻烦。那么学生通过看图像、听故事很快就找出了“孔虚经商”中存在的诸多麻烦,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都能深入到故事情境中进而激起探究的欲望,思想得到启迪。
2、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丰富,涉足的面非常广泛,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不断地提取信息,引发思考。又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了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也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中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古代2000多年前的丈、尺;斗、升;斤、两,距离今天太过遥远,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怎样把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呢?通过不断的思考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查找度、量、衡在字典里的解释,了解到“度”是计量长度的器具或单位;“量”是计量容积的器具或单位;“衡”是计量轻重的器具或单位”;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别说说我们生活的今天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单位,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容积的单位有:升、毫升等;计量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等,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古代和今天的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单位进行一一对应,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度量衡的意义;同时把古代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器具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古代的尺、古代的斗、古代的称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收到的很好的效果,我想学生在记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已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只有理解基础上,记忆才会深刻。可以说采用多媒体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3、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动画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